到了常浩南重生之前那会,则已经可以实现军队要什么飞机,航空工业就能造出什么飞机。
“但我们之前也跟海空军航空兵的领导,还有一线飞行员都开过座谈会,基本上,大家都一致认为,在保证空战性能的前提下,也应该考虑赋予歼11平台执行更复杂任务的能力。”
90年代末这功夫,造飞机的航空工业系统和用飞机的航空兵部队之间,关系相对比较复杂。
所以,也怪不得刚才他和何明几个人感到紧张——
“空优型号虽然也有武器总线,能执行这些任务,但是光靠飞行员操作面板上的一個多功能显示器,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不过刘总倒也不必过于纠结产能问题。”
之前他在蓉城那边的时候,就是用歼11在发展潜力上的优势,让611所接受了那个幅度异常巨大的改进方案。
在此之前,华夏基本上是造出什么飞机,军队就得用什么飞机。
“尤其多用途型号,其实就是把双座教练型后座的驾驶功能给去掉,再把腾出来的空间安装一套专门的武器控制系统,改动幅度不大,研发周期应该也不会很长。但是有了专职的武器控制员之后,就可以相对轻松地使用像是激光制导、电视制导、图像匹配制导这些需要人在回路控制,或者发射前设定很复杂的武器,算是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常浩南笑着看了看旁边隔着几个位置的黎明厂副总经理钟世宏。
现在把坑位占上,怎么都不会亏。
“连中型机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那十一号工程在多用途方面的潜力明显更大,总不能落于人后吧……”
那自然只能先到先得。
“所以,最好是能够通过预判,提前把握住机会。”
所以,眼下这会,刘高卓哪怕把脑洞开到天上,也只是觉得解放军可能会在未来装备有数的二三百架三代机。
从他一个重生者的角度而言,这自然算是杞人忧天。
常浩南这边直接开始出主意:
这也是112厂那边计划先生产一部分有限改进版本的原因之一。
双发飞机就是这点不好。
就这,对于空军和航空工业来说,都已经是过去二三十年不敢想的“盛况”了。
但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做项目,哪怕说出来别人也未必会真信。
“用户对需求的理解经常是滞后的,很多时候,都是在需求出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意识到,国防工业的性质又比较特殊,很多时候错过时间窗口就很难再等到下一个。”
毕竟装备这东西是有惯性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