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抢了日本人的生意
吴懿范听对方这意思,好像是对这批货的来源有点怀疑了。
当然,他自信绝对不是自己的演技存在问题。
这次回东欧之前,作为整个计划的核心执行人员之一,常浩南也挑了一些能说的部分告知了吴懿范,所以后者也知道自己这次运的东西其实是华夏生产的雷达元器件。
由此也不难推测,恐怕还是这批货的某些细节出了纰漏。
毕竟,像是包装、标识和说明之类的表面地方可以拿俄语伪装,但生产工艺这种东西是没法改变的。
尼古拉又是长期接触苏俄制装备的专业人员,看出些许猫腻也很正常。
不过,吴懿范同样知道,俄国人其实早就已经跟巴尔干那边没什么关系了,否则也不会找到他们这帮搞走私的来运货。
“扎木苏,你去哪?”
原本这种情状态要一直持续到大约2010年,华夏逐渐取代日本,跟韩国成为新的造船双雄。
眼下这功夫,商用通讯卫星基本都是美国人的,所以自然不可能直接跟身在国内的常浩南通话——就算俩人用密语交谈,但很多时候“打电话”这个行为本身就可以说明很多事情。
所以他是先用电话联系二毛境内的合伙人,再由后者与华夏方面取得联系。
当然,具体到1999年,日本还是占据一些优势的。
“我得把消息报回去,货物能成功进罗马尼亚,基本就相当于走完九成了……”
这么多年过去,工艺发生变化也说得过去。
所以,当那批货已经成功运抵罗马尼亚的消息辗转传到常浩南手里的时候,已经是华夏时间的第二天一早了。
“只要你们能给来犯之敌造成一些标志性的损失,未必就没有破局的办法……”
旁边正准备离开货舱的尼古拉本来确实有了几分疑虑,但听到吴懿范这话,还是压了下去:
常浩南也想趁着这个机会,顺便去问问具体情况。
吴懿范说到一半,不由得回忆起自己之前曾看过的一部电影,本想来一句“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离开华夏之前,常浩南送他上飞机的路上,二人也聊过一些巴尔干的局势。
人在不需要坐班或者上课的情况下,对于日期和星期的概念其实是很模糊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