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LNG船,中韩之争 (2 / 3)

+A -A

        似乎完全没理由如此大张旗鼓,派一个二十多号人的大规模代表团过来跟他唠上半天功夫。

        尤其沪东造船厂在国际上还声名不显,能被GTT纳入候选,其实已经是相当幸运了。

        不过,带着些许疑惑结束会谈之后,他却很快又接到了宋景明的电话。

        至于华夏这边的沪东造船厂,其实严格来说不能算是单独的一方。

        而且这还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的那次助攻。

        但真正开始之后,却发现对面提出来的内容略显寡淡无味。

        之所以能让他记住,是因为此人有一个大佬的发型。

        ……

        模锻压机倒是马上进入收尾阶段,不过这种巨型设备可不是造出来交付之后就万事大吉,至少最开始的试生产阶段仍然需要他们这个项目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常浩南简单回忆了一下,想起来刚刚确实有这么一个人,只是坐在对面的末手端,全程都没有开过口。

        但问题是,这两件事情对于火炬集团来说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业务了,直接打个电话,或者到官网上下订单就行。

        “本来,因为系统在货舱和船只本身的适配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GTT最近更加看好系统,准备先交给我们厂两艘订单试水,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就开始批量生产装载系统的LNG船。”

        当然,考虑到船厂本身的研发实力可能不够,有时候也需要火炬集团这样的第三方加入。

        基本上就是准备购买软件,以及希望火炬集团能在超低温作用下的LNG船结构强度校核方面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他们是作为合作成员,跟着GTT公司的队伍一起过来的。

        要知道,GTT虽然手握LNG液货舱的核心技术,但光有个液货舱肯定是造不出船来的。

        毕竟,虽然LNG船里面跟“船”有关的部分也存在一定技术壁垒,但总的来说,还是跟“LNG”有关的部分更难一些。

        常浩南当然注意到了,不过对方目前尚未说明来意,他肯定不能提前表现出太明显的态度,因此只是做出不置可否的样子,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只是从火炬集团购买开发工具和数值计算业务,而不是三方共同进行联合开发。

        哪怕有什么事情担心弄不清楚,派几个人来交接一下也就完事了。

        这也正常,在建造LNG船的合作关系里面,船厂基本都处在相对弱势的位置。

        如今GTT直接放弃跟华夏方面搞联合开发的路子,那基本上就是把“拿系统当个备份”的想法写在脸上了。

        “常总,您好。”

        “韩国三星重工那边因为大量制造过第一代产品,因此自然而然地押宝系统,这个系统货舱内壁是波纹形复合板,成本、容积和重量都很有优势,就是建造难度非常高,而我们受制于技术限制,还是选择在相对传统的系统上下功夫,虽然会多用一些殷瓦钢板,但好在内外层都有完整的承力和屏蔽结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83章 LNG船,中韩之争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