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挖墙脚 (2 / 3)

+A -A

        比如“江城重机”四个巨大的汉字。

        好一会之后,才点了点头:

        “好。”

        这台7.5万吨级模锻压机的方案设计,以及相当一部分技术,都是以80年代末青华大学研发的一台6.8万吨预应力钢丝缠绕式模锻压机为基础完成的。

        另外几人一致开口回答道。

        因此,能有一条电力专线,基本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供电问题。

        常浩南抬起头,把视线从面前的笔记本转移到会议桌两边的几名负责人员身上:

        随后二人一前一后走下检查台。

        “这样总结起来,大部分冷车状态下的工作项目都已经完成了,只剩下一个同步纠偏系统需要执行单独的开环测试。”

        颜永年自从大概一年前进驻厂区开始,包括今年春节在内就没离开过,自然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最开始,我们这里是跟旁边的团县共用供电网络,那段时间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后来,江城当地把我们这周围划成了一个工业新区,特批了一条专门的供电线路,而且不受城区电力使用规划的影响,电压的稳定性和断电次数就都有了很大改善。”

        颜永年用手中对讲机的天线推了推安全帽檐,跟旁边刚刚走上来的常浩南说道:

        “这边上次计划外断电应该还是今年2月份,过年之前,从变电站出来的供电线路被积冰给压断了,后来用了大概30个小时恢复。”

        常浩南也并不准备掩盖自己的目的:

        “我今年毕业之后,准备组建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当然是以京航大学和火炬集团进行校企联合的模式,现在很缺人手,尤其是研究生导师。”

        而且,他也确实希望这位为华夏机械奋斗终生、小学学历的传奇院士能被更多人,至少是更多从业者记住:

        “我提议,在这台模锻压机完成首次试生产之后,用生产胚料的剩余部分,在江重新厂区内,为沈院士竖立一座半身雕像,以纪念他为这台模锻压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颜永年猛地转头看向常浩南,双眼剧震。

        ……

        而沈鸿院士正是当时那个项目的负责人,也是颜永年的老师。

        这下子颜永年听懂了。

        看着睹物思人的颜永年,常浩南觉得单纯语言安慰的效果可能一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16章 挖墙脚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