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官课后把少数几名学员单独留下,基本就意味着加训。
随后,十几名教官开始在现场对学员们交上来的“试卷”进行研究。
而与装备战斗力提升相对应的,则是后勤保障需求的成倍提高。
李良新虽然出身陆军,但作为军区一级的指挥员,实际上早已跳出了单一军种的层面,并未直接阻止手下之间并无恶意的斗嘴。
有几名对大过载飞行反应较大的学员,腿都已经有点发抖了。
“空中编队的飞行员人选目前基本已经确定完毕,正在进行针对性的编队飞行训练,只有教练机梯队的伴飞学员名单还没报上来,不过这个不会影响飞行准备。”
通常是回答写在一张纸上的问题,或者按照一张纸上的描述在空中高速机动的飞机中准确给出方位。
随着舱盖打开,里面的三名飞行学员和三名飞行教官分别爬出机舱。
最开始在初教6上面,大多数人都还是能拿一个高分的。
因此,他在听了一会之后,也只是不动声色地岔开了话题:
“郑指挥,受阅空中编队的情况呢,尤其是参阅的第三代战斗机,我记得前两年的时候,还没办法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转场?”
“立正!”
“所以说……有些时候换装太快也是个愁人的事情呐……”
这门开设有些突然的“航空体验课”已经持续了将近两个学期时间,乘坐体验的机型也从最开始的初教6,变为后来的歼教6,再升级到如今的歼教9。
相比于全空军的超过50個战斗机团来说,这一数字确实还不算多,不过至少已经可以保证东部和东南部重点空域都有相对现代化的战机可以守护领空,再不会出现被迫用歼6对抗F14这样壮烈但又无奈的场面。
另外一名军官思索半晌之后,摸着下巴回答道:
“前些年还没禁止经商的时候,有不少工兵旅在外面接活给人修桥铺路的,虽然这两年不让了,但之前采购的设备应该还在,可以发挥一些余热。”
“能拖动50吨级别的重型抢修车……估计只有工程兵那边会有一些工程设备符合要求。”
只不过今天,张九江的表情却是格外严肃。
按照惯例,她们会被默认分配到运输飞行专业,因此体验歼教6和歼教9完全是计划外的训练内容。
备战才是和平时期军队永恒不变的主题。
显然,郑良群能在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里,从副师长干到军区空军指挥员,除了运气够好以外,也确实有一些自己独到的东西。
“至于地勤的问题,从去年年中开始,我借助9910工程的名义,按照未来3-5年的换装规划,从全空军几个最尖子的航空兵师里面分别抽调了一部分地勤人员,到盛京112厂那边去进修学习,提前适应未来的新装备,当然主要目的不光是为了阅兵,也是考虑到未来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
毕竟,要论新装备服役的速度,空军目前确实一骑绝尘。
就在这边阅兵指挥员们正聊起空中编队准备情况的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