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阵容离谱的毕业答辩 (2 / 6)

+A -A

        1985年,25岁的袁相垭在攻读博士期间与他人共同证明了截断共轭梯度法的“1/2猜想”,算是整个80年代非线性规划算法理论重要的成果之一。

        此外,他还系统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使用用信赖域方法和传统的线搜索方法的结合的新算法,用以解决解决非线性规划问题。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将这一系列成果称为“袁氏引理”。

        这个名词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是以目前的势头来看,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尽管一种非显学领域的引理在影响力和地位方面肯定比不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定理,但毫无疑问地,能把自己的名字安到上面,肯定已经算是站了在应用数学领域的顶峰。

        总之,也是一位堪比开挂的选手。

        常浩南上前两步,和对方握了握手:

        “袁教授,很荣幸您能过来参加我的毕业答辩,在我之前的研究过程中,您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给予了很大启发。”

        袁相垭今年还不到四十岁,站在几个人中间,反而更接近常浩南的年纪。

        “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对方谦虚地笑了笑:

        “软件,当然还有软件背后的算法,可以说是近些年来计算数学领域在应用层面取得的最大成果。”

        “别的不说,现在我们这些搞应用数学的人去开会,说话都能硬气不少……”

        尽管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走廊里面的气氛还是因此而变得轻松下来。

        “其实,如果你的答辩是公开进行的话,我肯定会让我的一半学生都过来参加的。”

        “竟然不是全部?”

        旁边的杜义山插进话来,打趣着问道。

        但袁相垭却非常郑重地摇了摇头:

        “不是全部,因为另外一半过来了也听不懂,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不如把位置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这话说完,就连常浩南自己都差点没绷住笑出声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37章 阵容离谱的毕业答辩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