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的是,在贺临考中进士以前,永平县已经近十年没有出过进士了。
古代的宗族氛围十分浓厚的,地域之间也很团结,所以贺临中进士,不仅是贺家高兴,整个永平县的人都很高兴。
毕竟人杰地灵,人杰出,地才能灵。
而且令永平县人更为意外的是,贺临的升迁速度会如此之快,要知道贺临才21,如此年轻,等过些年,升到到京师做官肯定是板上钉钉的。
因而收到这次升迁宴举办的消息,许多人就盼望着贺临回永平,好来拜访一下,即便不是有事相求,拉近关系也是好的。
贺临的马车到了贺家,路过的不少人看到这一幕,没多久,大半个永平县的人都知道了贺临回来的消息。
当然,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没有理由随意登门,贺临刚回来,此时打扰也不好,但是贺家的两个叔伯就不一样了。
他们原本是在戏园子里听戏,收到消息之后就急忙到了贺家。
贺临既然回来了,贺家当家的人自然就成了贺临,收到两个叔伯来的消息,她坐到了待客厅的主位,礼数周全的招待了他们。
两个叔伯这次来,倒也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简单的问候一下贺临。
他们以前都是读书人,不过读了大半辈子还只是个生员,后来便也歇了读书的心思,守着继承的几家铺面和田庄,除了无聊些,倒也没大碍。
当知道贺临中进士,他们那是欣喜若狂,直呼祖宗庇佑。
虽然差着辈分,可贺临现在身份不同,两人言语间对贺临,都不像对寻常小辈那么随意,客气了不少。
简单聊完,唠了一些家常,贺临送走了他们,看向一旁的万语琴:“母亲,这次宴席,是两个叔伯要求你办的吧?”
万语琴叹口气:“是。”
“可以理解,只是我这趟回来,怕免不了要受那些应酬了。”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她才刚回来,两个叔伯就急忙来关切,等到之后,怕是少不了人来拜访。
这样那样的亲戚,这样那样的关系的人。
贺临光是想想都觉得头疼,但又没办法推,到时传出去,就是她发达了看不起穷亲戚。
贺临的那两首诗,温云熙是从爷爷那知道的。
虽然温老爷子在家养病不再任职教书,但时不时还是会有学生来看望他。
既是看望,免不了要聊天,话题大多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而最近麓兴书院有趣的事不多,能拿出来和温老爷子探讨的更少,于是避免不了提起贺临作的这两首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