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两天,张淼在清静寺逗留了两天,等他离开的时候,清静寺的主持果然送了他一份仪程。说是仪程,其实就是几本经书,因为送钱财也是不允许的。
他说到这里,一直不吭声的海珠和尚则是瞥了他一眼,似乎在说‘师弟说的对’。
沙弥阶段,还是学习佛门戒律。三六九戒都学完了,现在开始学习十八戒,三十六戒。等这两本经文学完,就要学习戒律注疏,学习红莲戒。红莲戒乃是红莲宗自己特有的戒律,这也是要学的。
比方说,到了大法王这个‘职称’,接受灌顶后就能成为‘类合道境实力’的修士。佛门和道门纠缠很久,佛门学了道门很多东西,道门也学了佛门不少东西,两者都互有印证。
三年之间,三次机会,其实有七成人会通不过这个考试,然后黯然离开。
红莲寺内的沙弥睡觉是不盖铺盖的,睡觉的时候就是僧衣一裹,倒头就睡,连枕头都没有。据说佛祖没成道之前,佛祖也是这样过的。
在佛诞日,寺庙举行了大型斋戒法会,张淼这种新晋沙弥自然是要去凑热闹的。法会非常热闹,有高僧大德辩经讲法,有弟子学徒灌顶受功。有大型的念经,有各种舌灿莲花,地涌金莲。
如今有两位领导莅临清静寺,并且借用清静寺的地方招待张淼,所以才有现在这副局面。
这两个班的沙弥以后的路子也不同。精英班的通过第三次佛考成为法师后,会进入菩提院,接引院等专修佛道的地方进行深造。
座师对沙弥很重要,好的座师就是好的引路人。不好的座师会蹉跎时间。但是很多时候,沙弥并没有选择座师的资格,只有座师选择沙弥的资格。如今张淼的资质被神支和海珠看中,他们直接就想内定这个弟子,生怕以后夜长梦多。
有很多佛门修士根本不修什么法术,他们只是埋头经文,不断加深自己的佛道理论。等到他们达到大法王的程度,那么通过灌顶法事就能直接成为类似合道境修士。甚至有的佛门修士更绝,他们将佛法修行到一个极为精深的程度,然后通过一个法事,直接成佛。
辩经、念经,这些都是加深佛道的。而修行佛法则是另外一回事,密宗修行注重师徒传承,都是弟子跟着老师学习,所谓法不入六耳,传授佛法的时候,基本上只有师徒两人。这也是密宗的特色。
法师之上是座师,座师之上是高位座师。高位座师之上是法王,法王之上还有大法王。
等多次淘汰后,高级寺院的弟子就要去辩经升座师。
佛门戒律繁多,阶级也森严。众生虽然平等,但是是修行平等,而不是阶级平等。不然佛祖也不会允许‘供养’这个制度存在。
到了这里,张淼将青骢马放生。然后开始步行上山。红莲峰周围都是笔直的峭壁,而在这峭壁上,有僧人开凿出一个个孔洞,然后僧人又将木头插入孔洞中,接着在木头上铺设木板,形成一道道栈道。
栈道陡峭,旁边就是百丈深渊,若是一个不小心掉下去,那就真的要被摔死了。饶是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一步一跪的爬上红莲寺,这是他们对信仰的一种践行。
张淼一愣,他们这种刚刚入学的沙弥是要拜师的,就像入学要认识班主任一样,他们会在一个大班级学习,等到第二次佛考结束,他们才有资格拜入某个座师门下,继续跟着座师学习。
三人落座之后,神支和尚慈爱的看着张淼,对张淼说:“廉贞,你的悟性很强,虽然年纪甚小,但是对佛道已经有自己的理解,你果然是慧根深种,是个修佛的好苗子。”
佛祖喜欢辩经,他也经常主持辩经,佛祖有言,佛理越辩越明,闭门修持是修不出大道理的。因此几乎所有的佛道寺院都有辩经这个活动。
这些‘职称’和修为实力没有关系,纯粹是佛道理解。佛门的修行也很奇特,只要‘职称’跟得上,那么就能接受相应职称的‘灌顶法事’,直接拥有相应的修为。
第二次佛考比第一次佛考要难很多,因为要记的戒律要多很多,而且还有戒律的注疏,还有红莲寺自己的戒律。考这个,要比考律师证还要难。考律师证最多头秃,而考佛考是会头裂的。
十几天后,张淼这个僧房住满了人。张淼以十一岁的年纪荣登‘宿舍老么’,新晋沙弥中,年纪最大的已经四十二岁,孩子都成年了。年纪最小的就是张淼,年龄的中位数是二十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