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修改秦法?和我们无关啊 (2 / 3)

+A -A

        因为扶苏是那个人的儿子。

        像,太像了。

        “那太子应该是不认同这些颍川人对秦律的看法了。”蒙恬问起。

        信也望了过来。

        内史腾、上卿郑国这两位重量级的大臣都在,扶苏自然郑重其事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的,秦律也不例外。倘若真的有一些律令不合适,为什么不稍作修改呢。王叔,你看如何呢?”

        内史腾又被点名,只好认真地说,“臣之前也向大王提过,说起颍川郡的百姓多年来习惯的是旧韩的法律,无法短暂的适应秦律这件事。”

        “可是大王说,‘天底下没有人做不成的事情,只是想为何不想为罢了。’大王说,就是要让韩人知道,如今是他们的大王是秦王,所以才要全面地推行秦律。”

        “大王还说,我秦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一直坚持轻罪重罚的原则。自从周朝衰落,礼崩乐坏,人们道德崩坏,伤风败俗之事遍地。”

        “越是那些主张对庶众要宽容,给予庶众自由的国家,越是国中一片混乱。越是不限制百姓的作为,由着百姓追名逐利,尽情地发展商业,那样的国家注定人人都不思农事,都想着用商业的手段来使得自己利益更多、更大。”

        “这样的问题,六国之中都有犯,所以六国国民才道德衰败,通奸、偷盗、弑君的罪行比比皆是。”

        “庶众大多都是无知的,如果不对他们用法律加以严格的约束和规范,那么他们就会盲目地追逐利益,等到犯下过失再去忙着弥补、补救、到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腾搬出来了嬴政的原话。

        众人都点头称是。

        “我知道如今是礼崩乐坏的时候,大家都不顾人伦廉耻,只为逐利。君父就是要用法律来约束这些人,规范道德。可是法律和道德之间,原本法律的诞生是为了维护道德。”

        “但是当一个国家上下都以法作为基准,而失去了道德本身对人心自我的约束,完全靠律法从外来强制,最终让所有的民众完全抛弃了道德,只想着以不违法为基准。”

        “那么这样说来,民众有什么道德可言?”

        “我素来都知道,六国人中有不少人抗拒我秦国律法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我们秦国眼中只有法律,没有道德。认为我秦国人做事只以法律为基准,从来不考量人情道德,所以我秦国在他们眼中是没有道德的。”

        “而且对于六国人来说,《秦律》里规矩繁多,对他们来说就像是细密的渔网上的网眼一样,他们根本应付不过来。”

        腾和其他属官、从官听着,心中都莫名生出反感之意。

        试问秦律繁多、法条细密如网眼,那是韩赵亡国百姓应该去应付的事情,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连管住这帮人都很吃力,更不要说其他的了。直接用秦法,对他们这些管理者来说是最简单、最轻松、最省事的。

        再说了,太子的主张明显是和大王的想法相悖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38章 修改秦法?和我们无关啊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