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文字的垄断(求打赏月票!) (2 / 3)

+A -A

        所以衣服有时候也当做交易的货币。

        半件衣服的钱,那就是一个月的俸。用一个月的俸去写一封信,而且信还不一定能够送到家人手中,着实是笔看起来划不来的买卖。可是在亲情面前,没有什么划得来划不来的。

        至少黑夫支持弟弟去争取名额,就是因为这个。

        他希望他们家里人可以出一个读书人,这样以后再也不用受去求爷爷告奶奶找人写信读信的气了。

        贵族和庶民之间,阶级分明,区别在很多地方。一就是衣服颜色;二是贵族对工具的垄断;三则就属贵族对文化知识的垄断。

        这贵族对知识的垄断,但延续了数代之后,庶众几乎是被贵族捏在手心里。

        大王的发布告示看不懂,全靠官吏【实际上还就是贵族或者贵族的后代】宣读;写信不会写也就罢了,甚至都不会认字。

        这就使得庶民在生活上,生产过程中,处处都要依赖贵族。

        压迫一词,其实是建立在强烈的人身等级依附关系上。

        不是古代的庶众愚蠢,不懂得反抗,没有足够高的觉悟和思想;恰恰相反,懂得都懂,是因为资源、知识文化都被贵族垄断。

        所以就造就了一种可悲可怕的局面。

        贵族无限制地欺负压榨民众,但是民众不能反抗。因为反抗的代价是严重的,而且反抗了也没有用。

        杀了贵族,谁给你写信认字;谁给你解释法令,谁给你儿女起个好名字;父母死了,谁给你的父母写碑。生活中各个环节,几乎都需要用到文字。

        而且那些贵族,根本不是书本上写的那样高高在上闭门不出。恰恰相反,那些贵族和庶民活在同一方地域。

        这就导致,贵族和庶民的生活十分紧密,几乎分不开。

        【所以,秦始皇在杀了贵族后,没有用其他贵族加以填补,地方庶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时时处处贵族对庶民的钳制,有文化的人对无文化的人的压迫,一直压在这些人心底。

        从生到死!

        所以当扶苏抛下橄榄枝,挑选军中子弟前去学习文字时,无数人瞪大了眼睛,个个垂涎三尺。

        可是军中有规定,只能是最新入伍的那一批士兵才有机会。而且必须要是年纪越小越好。

        那些将官们看中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88章 文字的垄断(求打赏月票!)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