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董年年 (1 / 5)

+A -A

        “这就是幸福的烦恼吗?”

        罗浮躺在床上,望向天花板,脑中快速筛选。

        根据记忆,狭义的召唤牌可分为基础召唤牌和核心召唤牌。

        基础召唤牌是指那些添加信息较少,成长性低,底蕴单薄,实力锁死在一个范围,不太好升级,只能用于某个修行阶段或某些特定场景的“工具牌”。

        核心召唤牌,又叫成长召唤牌,制卡时须填入大量信息,并提前为卡灵规划出成长主线、分支路线与节点事件。

        从零开始,贯穿始终。

        能够绑定的数目有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卡师的上限。

        这两者可分别对应小说里的配角和主角。

        而他要打造的正是“主角”。

        众所周知,华夏神话是部群像戏,戏量大、版本多的主角式人物没有几个。

        即便是算上那些因种种原因被历朝历代不断加封的大神,符合条件的也不多。

        “华夏神话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上古神话,也就是两汉前的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楚地的九歌神话体系,《山海经》、《淮南子》等书的部分内容,以及其他上古传说,都可以归于此类。”

        “宗教神话,主要就是儒释道三教,昊天上帝、释迦牟尼、三清四御等大神的故事,也被视为华夏神话体系的核心。”

        “文学神话,代表就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另有《子不语》、《太平广记》等文学作品。”

        “民间神话,就是民间创作,供人们消遣娱乐的神话传说。白蛇传、天仙配、十二生肖、牛郎织女、麻姑献寿……随便一个华夏人都能说出好些个。”

        “这四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转换的关系。”

        “如部分道教神话是对上古神话的改造,《西游记》、《封神演义》是以佛道神话为原型创作,各种奇闻异事以犀利的文笔整合在一起就是《聊斋志异》……”

        罗浮摩挲着【引魂幡】,一点点捋顺思路。

        “我这第一张核心卡的卡灵最好能横跨几个神话体系。”

        “‘骨架’大,补足‘血肉’的空间才多,多版本融合后的潜力才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神话系制卡:从二郎神开始 第2章 董年年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