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大臣们身体一震,连忙答应下来。
“徐先生,肃亲王造反的事情.“
“肃王绝不可能造反!”徐达目光一凝,坚定的开口:“我不信肃王会造反,皇上也不会这么想!况且肃王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不容尔等胡乱诋毁,懂不懂?“
“我知道了!“
徐达开车返回了京城。
到了京都后,他直接去了宫中,向宫中表明了自己的目的,随后便被一名宦官领进了御书房。
“拜谒圣上!”
徐达躬身道。
“徐爱卿,起来吧。“朱元璋脸上堆起了笑意,将手里的折子一放:“徐爱卿此次前往岭南,可谓是耽搁了许多时日。”
“嗯,岭南那边出了点事情。”
朱元璋道:“那采购的事情,可曾推迟过?”
徐达躬身道:“禀告皇上,没有耽搁,我一共买了三十万两银子,镜子,茶叶,美酒,丝绸,这些都是我们三个多月的收入。”
“三十万!太好了!“朱元璋一听,顿时眉开眼笑,搓着手,激动地说:“三万两,如果全部拿出来,估计可以换到十几万两,到那时,我们大明骑兵部队就可以完工了。“
“恭喜皇上,祝贺皇上!”
“呵呵,多亏了你!“朱元璋微笑着说道:“等所有的货物都脱手后,我一定会为你立下大功的。“
“感谢殿下。“徐达将手中的红薯取了出来,郑重地说:“大王,你看,这红薯名叫红薯,是肃王殿下找到的,它的味道很甜,可以作为平民的主要食物。“
朱元璋饶有兴趣的打量着红薯,棕色的外皮,凹凸不平,看起来普普通通,还有些不顺眼。
朱元璋很是奇怪地说道:“这是主要食物,这玩意能不能食用?“
徐达慢条斯理的说:“这红薯一年能收十二斤!“
“才12公斤的产量,等等,你说啥呢?我不知道。”
“老臣说,这红薯的产量是十二斤。”
朱元璋顿时瞪大了眼睛,脑袋里一片空白,他小时候是个牧童,一亩地能产出两斤的谷米,已经算是不错的收获了。
可是,这红薯的产量,怎么可能达到十二斤?
六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