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能隐忍就不错了 (2 / 3)

+A -A

        这个办法也是朱拓提出的,让农民们可以靠种田赚钱,

        如此一来,晋地的粮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大臣们也没有任何异议。

        而第三条,重启中法,则是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中法是大明自立国以来,就开始实行的一种制度,就是让盐商人前往边境,缴纳粮食,然后得到官方发放的一种制度。

        而现在,那些盐商们,却开始招兵买马,将自己的食物运到了边镇,这才造成了边镇被占领的局面。

        朱拓早在晋地的时候,就有过严令,不许有任何的田产和田产出售。

        因此,大明的商人们,不得不千里迢迢,把粮草运到晋国来。

        而晋国的商人,也会因为这一条,而迅速的崛起。

        而随着晋国经济的发展,与蒙古各族之间的交往也会变得更加频繁。

        到那时,会有更多的商贾去蒙古经商,不断地将丝绸,瓷器,食盐等东西卖给蒙古。

        那样的话,蒙古的工业就会受到严重打击,只能生产毛皮和牲畜,作为大明的原料来源。蒙古一但从大明独立出来,那么他们的财力将会大幅度下降。

        祝通劝道:“蓝统领,此事非同小可,不如我们先上报官府,等官府同意了,我们才能继续下去。”

        “不用了,就按肃王的吩咐办吧。”

        这个方针。”

        “但是如果是在朝堂上……”

        他话音未落,便见蓝玉一双锐利的眸子,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让他再也不敢说话。

        “没什么但是,执行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一力承担。若是有结果,便是肃王之功,明白了么?”

        祝通闻言,连忙点了点头,低头不语。

        可瞧蓝玉的行事作风,却是让他想起了一个熟悉的人。

        是什么人?

        祝通思索良久,原来是那个叛逆姚广孝,他想起当年姚广孝在太原,行事向来放荡不羁,完全不把朝堂放在眼里。

        若不是他一口咬定一切行动都是奉肃王爷之命,他这个叛徒,早已经人头落地八百次了。

        蓝玉办妥之后,便前往定边县,与李肃,程守德,以及其他一些将领见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戍边五年,震惊南下巡视的朱元璋 第222章 能隐忍就不错了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