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公子,如此浅显的道理,难道还要旁人来告诉我吗?我十三岁便远赴岭南,遍游岭南,拜见各路高人,可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然后,本王冒死救人,前往蒙古,击败蒙古人,这一切,你都知道。”
“按照我的计划,安南现在是大明的天下,朝鲜也派出了使者,那个该死的陶宁.”
詹徽闻言一愣,朱拓这段时间的确是干了不少事。
刘三吾脸色凝重,大拜道:“王爷有何高见?“
“南边的排名。”
“排名?“二人都是一愣。
“嗯,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两大门派,每一届的会试,都会有两份名单,一份是南北,一份是南北,一份是南北,各有十人。”
“真的假的?这件事,你觉得如何?”詹徽开口。
“父亲一定会答应的,这一次划分南北朝和北朝,是一种调整各地势力的方法,也是一种保持全国各地势力比较平衡的方法。同时,也能让那些不发达的地方,更加有动力。”
刘三吾想了想,眼睛一亮,向朱拓深深一礼,道:“王爷的智慧,当真是旷古烁今,三言两语,让我受益匪浅。”
朱拓呵呵一声,继续道:“此事,本王自是不方便上报,还不如由刘先生自己出面,与父亲说明一下……南北分榜乃是必然之举,以免造成朝廷一盘散沙之势。”
“好,我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
刘三吾躬身行礼,道:“属下知错。“
朱元璋脸色一正,嗤了一声,说道:“什么?你之前不是挺有骨气的么?说好的堂堂正正,你这是在向我道歉吗?刘三吾,我还当你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好汉子呢,真是让我大失所望啊!”
刘三吾神色肃然,说道:“属下误会了,后来有人指点,属下才明白,殿下是在为国着想,南边擅言辞,北边则擅学问,这也是为什么殿下在殿试中落榜的原因。”
“你受了什么启发?”
“嗯,我也只是听到一些风声而已。”
“你怎么知道的?朱元璋看了一眼跪倒在地的詹徽,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
詹徽立刻跪倒在地,说:“属下不敢。“
“还有一个人。”
“好吧,刘三吾,这一次你大费周折进宫来找我,可是为了给我一个交代?朱元璋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