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买齐了。你要的几种胶里面,有一种绿色包装的是最新出的环保陶瓷胶,连杂品店的老板都说是厂家刚出的新产品,还没人试过好坏。
张晓明将胶递给翟丹。
他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老板说自打他进货以来,我是第一个来问这种胶的顾客,说我居然连这种冷僻的东西都知道,直夸我内行。
翟丹解释:博物馆都会用这种胶粘文物。
他接过一管胶,用锥子轻轻戳开封口,开始工作。
只见翟丹拿起一块摆在最边缘的碎片,轻轻在茬口中心处涂了一层粘合胶,胶挤的很细,如同一条细线。
然后又拿起另一块碎片,不假思索的稳稳粘了上去。
两块碎片结合,中间挤上去的胶受力挤压,立即开始变形向两边扩散,扩散到尽头,胶的用量把握,不多不少,不溢不缺,竟然正好将碎片粘合。
胶的把握量也是恰到好处,既粘合牢固,又没有什么溢出,而且还没有什么用量不够的缝隙缺陷。
翟丹把两块碎片按住,待感觉粘牢固之后,晃了一下。
两块碎片,粘的如同一体般坚固。
他又拿起一块碎片,在茬口上面稳稳地涂上适合量的胶,然后和刚才粘过的碎片茬口又是轻轻一对,还是正好,稳稳地严丝合缝对上茬口。
背景音乐这时播放着一首《平沙落雁》。
乐声中,翟丹找到了人和音乐和谐的节奏。
他的手很稳,稳到对接处时,都不需要做任何动作调整,全是一次性成功。
按压牢固后,接着再拿下一块
手上的稳,用胶量的准,碎片无论大小,几乎每一块的粘接都是一次性成功。
这是翟丹练了近二十年的绝技,也是他在文物修复行内立身的本钱。
很快,杯子的大致形状就出来了。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