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我们找不到,盗墓贼也找不到。不如就让它在地下埋着。
有人附和刘副馆长的说法。
省博物院的专家说:现在不能泄气。这个项目进行了快十年,前前后后花了上级几十万专项经费。最后没有任何结果,我们怎么向上级交待?
是啊!十年时间,花二三十万,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还动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探测仪器,最后一无所得,这连向拨款的财政部门都没法交待。
也有人附和省博物院来的专家。
那该怎么办啊?
台下不断有人窃窃私语。
也有人发狠说:不行的话,明天考古队每人发一个洛阳铲,咱们排队犁地,把这座山再一寸寸筛一遍,就是没有功劳,也算有苦劳了。
头发花白的老专家说:你们年轻人回博物馆去,还可以该干啥干啥。可我们这个考古勘探队里,有一小半人都到了退休年龄。在退休之前,辛苦忙碌了近十年,这十年的辛苦,最后居然是一无所获。我们这些老家伙真不甘心呐!
我有一个主意!
东洲博物馆的一个老专家发言。
老王馆长,你有什么好主意?
与其说我们全体都扛着洛阳铲去排队犁地,一寸寸的筛。都不如再次去柿子山村里走访走访。
柿子山村里,虽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但上年纪的老年人几乎都留守在村里。我们去找这些老人多聊聊天,说不定能走访出什么线索出来。
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走访谈话,就能找到柿子山汉墓的位置线索。
王馆长,你说的这是个笨办法,不过死马当成活马医,没什么更好的选择,也只能是去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惊喜。我同意。
刘副馆长插话:关于找线索这个事,我们在《东洲日报》《晚报》本地广播电视台都做了悬赏征集线索活动。但至今,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线索。
正说着,陈主任带着翟丹走进帐篷。
各位领导,打断一下。
陈主任一指翟丹。
这位小伙子来应征悬赏,他说有柿子山大墓的位置线索。
哦——
帐篷里,所有人把目光都盯向翟丹。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