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没有那份耐心,弄成花生米大小完事,然后起身去后厨的窗口,递给厨师加工。
唐植桐在碑林逛了一圈后,从店里选了几件拓片,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以及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小心的装起来,带回家送给小王同学。
夕阳已烧红了晚霞,唐植桐打算先进城好好歇一歇,这烂怂大雁塔等明后天有空了再出城游览。
唐植桐凭借介绍信开了个房间,普普通通的那种。
蹲在城墙上,唐植桐掏出干粮、咸菜、水壶,看着内城的袅袅炊烟,用了一顿午饭。
排队交钱、取碗、取馍,自己徒手掰,主打一個自助。
第二天一早,唐植桐在招待所简单的用了顿早餐,神清气爽的去游览古都。
不过唐植桐对拓印很感兴趣,站在一旁看着工作人员一点点的将碑文拓下,很是减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虽然古都市面上对一些食品还有供应,但都是限量供应,去晚了就没了。
这些费用都是回去要找动物园报销的,太高档了不好解释,而且也不是每个宾馆都有浴盆,即便是有,也不是每个宾馆都会对所有人开放,这玩意同样需要级别……
唐植桐往脸盆中放了些温泉水,简单擦洗一番,找出一套干净衣服换上,又把穿脏的衣服简单揉洗一把。
好这一口的饕餮熟客,每每都会跟店家多要几个葫芦头,好不容易来一趟,唐植桐也额外多买了几个。
掰馍是有讲究的,馍不能掰的跟卤煮那么大,无论是羊肉泡馍还是葫芦头,饕餮都讲究一个越小越好,仔细点的能掰成黄豆粒大。
碑林名不见经传,名气不如华清池、博物馆,甚至不如那烂怂大雁塔,很多来此旅游的往往都不会前往。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圈古城墙是明初在唐皇城为基础修建的,并非从唐流传至今。
简单吃完一顿午饭,唐植桐又去了今天的第三站——兴庆宫公园。
从前台姑娘那打听好哪有葫芦头,问好方向,骑上自行车径直杀过去。
碑好、纸好,拓印又是个仔细、费时的活,所以拓片并不便宜。
这种形式由来已久,不光现在坚持,以后也是这种风格,所以吃饭之前最好洗洗手。
葫芦头的主料跟羊肉泡馍一样,都是那种硬面饼,但灵魂迥然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