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由于手被王静文拉着,曹双双就没和唐植桐握手,而是微笑着点头打了个招呼。
“那你说个数,我看看够不够。”听完唐植桐的话,黄姐大气回道,缝纫线是缝纫机的必需品,但上面没有规定每台缝纫机搭配多少辊线,有曹双双的面子在,肯定要先紧着自己人。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曹双双听王静文这么说,喜滋滋的收下了礼物,先把东西放下,才带着王静文两口子去了柜台。
“你好。”唐植桐当然也不会主动伸手,很有风度的点头回应。
“唉吆,你这大兄弟还挺客气。想买线了随时过来,只要有,肯定卖给你。即便没有,来货了我也给你留着。”黄姐往左右看了看,没客气,拿下了柜台。
票和证明留下,户口本登记后又交还给王静文。
由于市场供应紧张,城镇居民对“三转一响”的热情高涨,供需矛盾突出,其中又以缝纫机为最。
来到百货大楼,王静文并未走向缝纫机柜台,而是带着唐植桐去找自己朋友。
唐植桐笑着跟曹双双点点头,转而对小王同学说:“王静文同志,你似乎忘了一件事,咱走得急,没带绳子过来。”
曹双双摆摆手,笑着跑开了。
“文文,没想到你结婚这么早,怎么也没说一声?”看唐植桐远去,曹双双用亲近的语气埋怨道。
“现在有四个品牌的缝纫机,粤省产的华南牌,津门产的五一牌,沪市产的蜜蜂牌,四九城产的燕牌。华南牌是年限久一些,价格最高,我个人不大推荐。咱四九城自己产的燕牌,绝大部分零件都是直接从沪市运过来的,128元一台,手头不宽裕的话,这个还是不错的。如果手头宽裕,我个人比较推荐蜜蜂牌,158元一台,虽然价格高一些,但做工没的说,上面的木板放下去,还能当个桌子用。”这年头是卖方市场,也没有什么销售话术,黄姐依照自己的了解,直接给王静文两口子推荐道。
“黄姐,麻烦给开点缝纫线,我们这一趟都买齐。”唐植桐站在柜台边,看着柜台里面有线,突然就想起接下来的两年棉线难买,甚至有靠布票才能买到的情况。
“哎呀,你就拿着吧。要不是跟你打听好,我们指定要多跑一趟。谁能想到买個缝纫机还要拿户口本。”王静文又把东西推了回去。
“不用谢,文文已经谢过了。”曹双双捂着嘴笑道。
待她俩走远后,唐植桐装作从口袋里,其实是从空间掏出来一份用报纸包着的松子、榛子等干货,这还是当初在东北,从小松鼠的储藏室摸出来的,又稍微加了一点。
“点什么点,我还能信不过黄姐?谢谢您,咱回见。”唐植桐没有点,直接合上箱子,夹在腋下,跟黄姐挥手告辞。
“那不能,好歹得给其他顾客留一点。”唐植桐也以玩笑的语气回应着,但话里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自己多要点。
“咱们什么关系,你还搞这一套。”曹双双双手推着,不肯接。
唐植桐只是笑笑,并未回嘴,麻溜的找报纸装零食。
“呀,文文,来的还挺快。”百货大楼的财务科里面有栏杆,安全防范等级比市局高出一个档次,里面的一姑娘在看到王静文后,起身从里面走出来,身高比王静文矮一头的样子。
一会的功夫,唐植桐交完钱,拿着盖上收讫章的收据,又回到了柜台,将对应的联交给黄姐,剩下的交给王静文,使了眼色,吩咐道:“你先去提货,我等黄姐给数线。”
“这是我爱人,唐植桐。这是我发小,曹双双。”王静文拉着曹双双的手,给两人做了简单介绍。
“谢谢双双同志。”唐植桐立马跟曹双双道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