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子在门口,唐植桐洗好花生米,控控水,端着锅去门口炒。
老醋花生嘛,酸甜可口,老少皆宜,醋糖比例看个人口味,唐植桐喜欢体积用量2:1的样子,即醋两勺、糖一勺,想多调些料汁,就按照这个比例同步增加用料。
唐植桐觉得这一笑含糖量好几个+,比刚才的苹果都甜。
小王同学领着凤芝,一人一块苹果,咵嗤咵嗤的啃着,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家男人炒花生米。
花生米出锅,唐植桐一股脑的倒在搪瓷茶盘里,往里面加了一点白酒,上手翻均匀、摊薄,让其尽快凉透。
工人家庭出身的同学也差不多情况,尽管有定量,但在他们来到学院之前,定量已经早四九城一步进行了压缩,肉食、食用油也“节约”了,提前体会了一把饥肠辘辘的感觉。
唐植桐没有去买酒,也没有去打菜,因为他带了一份花生米,眼下这妥妥属于硬菜。
今日白露。
在小松鼠看来,似乎有点缺德?
“今天不是要开荒吗,我给你找了一副手套,到时候戴上,省的磨到手。”小王同学从厢房出来,递给正在门口发呆的唐植桐一双手套。
邮电学院里跟一些大院差不多,洗澡堂、邮局、食堂、小卖部、医院、理发店一应俱全,除了没有游泳池。
1959年9月8日,农历八月初六,星期二,晴。
由于干完的早,计划下午进行的聚餐,也提前到中午进行。
系主任训完话,没一会的工夫,大部队开动。
这批胡萝卜跟大家的粮食定量不同,是“自由支配”,也就是说可以留到放假带回家!
这诱惑可太大了!都是娘生父母养,谁不想补贴一下家人?
说劳动场面热火朝天,一点都不为过,大家都非常卖力,无论是委培生还是说好负责打开水的女生。
唐植桐、王静文及唐凤珍是有部分路线重合的,一行三人骑着车来到王府井大街南口的时候,王静莹已经在此等候。
“哥,这花生米好香啊。”凤芝双眼直勾勾的看着花生米,吞咽着苹果,说道。
“不回来吃饭,也不能接你下班,晚上回家睡。”唐植桐咬了一口苹果,说到回家睡,给小王同学挤了挤眼。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寒生露凝,丹桂飘香,候鸟南飞,留鸟贮食。
可能有人说没有电影院,这个电影院吧,其实很多大院也没有,都是在空地上拉上一块幕布直接放,邮电学院是在操场上完成这项活动的,也不能算缺少。
来到邮电学院,唐植桐先回了一趟宿舍,将东西放下,宿舍没人,桌上有一张纸条“有线楼前集合”,落款是罗志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