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们口中的城西报时钟是指的电报大楼的塔钟。
“怎么不靠谱了?你齐大婶的亲戚就在沪县,人家自己打过,第二天病就好了。知道你齐大婶家里有病人,才专门写信过来告诉她的。”张桂芳犹自不信,像极了拿着手机转发什么“必须知道的几件事”、“震惊,原来养生这么简单”等小作文的老年人。
现在就不行了,粮食金贵,而不喂粮的话,这些鸡也很难长得再大,更何况这些小公鸡打鸣不行,但打架、趴母鸡很在行。
“齐大婶用啥跟你换的?”唐植桐问道。
就沪县的医疗条件来说,城里人都这样,就更别说农村了,所以唐植桐才会提示岳母拐弯抹角的提升一下农村医疗水平。
再过几年,报时音乐会只保留《东方红》。
“可以啊,正好出去散散心。”唐植桐答应下来,到时候无非是和罗志平说一声,多买一张票的事。
放眼下来说,这个病挺难除根,但靠着链霉素控制病情还是能做到的。
唐植桐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换不回来,搞出人命,自家无论是从动机,还是站在道德角度,都需要免责,宣传途径嘛,朱大爷这情报中心的小喇叭是最合适不过的。
“唉。我们单位有同事跑沪县,跟我说起过鸡血疗法。发明人是永安棉纺三厂的工人,就连他本人都说这只是一种保健疗法,不能包治百病。您自己琢磨,一个工人还能比得过大夫?”唐植桐也是没辙了,将自己听来的,结合自己知道的,说给母亲听。
好在有唐植桐偶尔带些小鱼小虾、拉灯照点昆虫喂鸡,也没多花多少粮食。
“我能跟着去吗?”小王同学没回答,反而问道。
“你考虑的挺周到的,我觉得你适合当班长。”小王同志捂嘴乐道。
“那……你齐大婶从咱家换走一只小公鸡,不会害了人吧?我是不是该换回来?”张桂芳明显已经被儿子说动,把事情的起因说了出来。
跟朱大爷说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唐植桐直接去了齐大婶家所在的大院。
“我是不是干错了?”张桂芳看着儿子拎着米袋子出去,有些心虚的问道儿媳妇。
新火车站的报时钟已经测试了有些日子了,从前阵子就有风传出来,说中秋节前新火车站就会投入使用,到时候大钟会自动报时。
“逗你呢,我星期天还要带咱妈去复诊。”小王同学坐在唐植桐旁边,捏起一小束头发,调皮的在他脸颊上扫啊、扫啊……
“行,那就临了再说吧。”唐植桐由着小王同学闹腾,他大概明白了,这可能是开学报到的时候小王同学没能见到自己的全班同学,没能宣示主权,不放心吧?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