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它们才觉出大事不妙,瞎叫的、扑棱翅膀的,没有一个肯引颈受戮的。
鸡上了高压锅,差不多得炖十五分钟,唐植桐趁这个空,跟家人说了一声,出了门直奔郎家园。
接下来就是趁热拼手速的时间,刚被开水烫过的时候是鸡毛最好拔的时候。
“上次静莹来说起过,要不要分一半?”凤珍说着看了一眼王静文。
“不少,你还想多买?”售货员听出了唐植桐的言外之意,说话一点都不含蓄,直接把窗户纸给撕了。
四只鸡,一壶水不大够,张桂芳则拿出许久不用的火炉子,燃火烧开水。
在票据实行伊始这段时间,还能说钱重要,但随着各种票据的发行、使用,票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不远的将来甚至一度越过货币,成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凭证!
下午,唐植桐接上王静文到家的时候,张桂芳正在生闷气。
“那来两斤一块二的。”唐植桐当即掏钱,买就买最好的。
一块二虽然不便宜,但明后年会出现“高价点心”,那价格更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既然自己有空间,唐植桐就想买一点囤着,买到就是省钱。
五仁已经沿用多年,价格也比较稳定,消费者对此心知肚明,一旦涨价就认为不值,进而不买,换一种馅料卖高价,可能就会有消费者买账。
待鸡彻底不扑棱后,才是拔毛的好时候。
捡点“残羹剩饭”也好,起码不用背上与百姓抢食的名头,唐植桐自嘲一下,站在枣树下面,往空间里薅枣。
“给咱妈的要不要一块炖了?”由于椿树胡同没有地方养鸡,所以其中两只小公鸡一直在这边养着,本来打算明天一早顺路给捎过去,正巧张桂芳今晚让杀鸡,唐植桐就想着要不干脆一块炖了,那边也省事。
鸡圈里的小公鸡一点即将领盒饭的觉悟都没有。
“限购吗?”唐植桐有些意外,外面买月饼的都排起了长队,没想到学院竟然能搞到如此抢手的物资。
由于原来那只发育最好的“鸡王”被齐大婶换走,剩下的这四只正在争夺“王位”,有一只趁其他几只斗的鸡飞狗跳,跑过去骑母鸡,选的还是把它们孵出来的那只。
“好嘞,我磨刀,你烧水。”唐植桐将挎包递给小王同学,自己洗了把手,拿出菜刀,在屋外的磨刀石上浇上半瓢水,开始磨刀霍霍。
“凤珍,你再去把洗衣盆搬过来。凤芝,你去拿把盛垃圾的筐拎过来。”唐植桐分派有度,把这些小杂活都分给两个妹妹道。
“行。给我拿个马扎。”唐植桐朝小王同学笑笑,手上脏,也懒得动弹,就吩咐媳妇道。
郎家园枣好吃,但产量一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这种长了多年、还没有人照料的老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