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洋姜是洗过的,略微带些泥而已,没有那么夸张。
守着一帮人,老农也很讲究,将洋姜放在称上,平平的十斤半,展示给大家看。
唐植桐没二话,张开网兜,待老农将洋姜倒进去后,痛快的将两斤粗粮票递给了他。
有了唐植桐打样,老农后面的交易就顺利了很多,不过这跟唐植桐无关,他挤出人群,骑上自行车往回走。
依旧是自家大门下,唐植桐从空间薅出来很多柈子,直接扔到地上。
大门并不宽敞,连唐植桐的自行车在内,一共三辆,既然都回来了,唐植桐就顺手关上了门,自家有吃有喝,还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吧。
“妈,我买了点洋姜,一会洗洗腌点咸菜吃。”唐植桐先是将网兜拎到正房,虽然洋姜是洗过的,但上面还有些泥点子,腌制之前还要再洗一下。
“有日子没吃了,我先洗洗。”张桂芳正在纳棉鞋,将放在头上蹭油的大头针扎在了鞋帮上,就要着手洗洋姜。
“妈,我洗吧。”小王同学停下辅导凤芝,说道。
“谁都跑不了,凤芝,一会再写,先扒上四五头蒜。”唐植桐顺手将墙上挂着的蒜辫拿下一挂,放在了地上。
由于容器要钱,这年头很多东西都是编起来挂墙上存储,玉米是这样,蒜是这样,辣椒也是这样,农村如此,城里也不例外。
“就知道使唤人,你干啥?”凤芝不满的嘟囔一句,腌咸菜嘛,她不喜欢吃,若是换了肉,绝对是一等一的积极。
“嘿,你这丫头,还攀比上了。我买了些木柴,不得垒起来啊?”唐植桐赏了妹妹一个脑瓜崩,也不待她反应,直接出了门,得赶紧将木柴收拾好,一会吃完饭腌洋姜。
唐家没有小棚子,这些木柴只能堆在南墙根下面,唐植桐仿照着唐文邦家码柈子的样子进行堆积,不敢说跟大伯家一样多,起码也得断断续续薅出来五分之一吧?得够今年厢房过冬用的。
码完柈子,唐植桐又将原来风吹日晒雨淋的老木柴拿到厢房,先把这些老玩意烧掉,省的在那边放着腐烂变质。
火箭炉不光有火力旺的优点,火势上来的也非常快,省时省力,除了费柴外,几乎没有缺点。
晚饭稀松平常,窝头、稀饭、两个菜,一个香椿咸菜,一个芥菜疙瘩咸菜条,唐家跟王家不同,几乎不会买六必居的酱菜。
吃完饭,唐植桐咔咔的开始切洋姜、生姜、辣椒、蒜瓣。
洋姜的个头不大,只要洗干净,不用去皮就能腌。
洋姜有个特性,生吃很脆,腌后也很脆,哪怕在咸菜坛子里住上一年,捞出来还是脆的。
唐植桐看上的正是这个脆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