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456纺车轮 (3 / 5)

+A -A

        “哦。”王敬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朝那边瞅瞅,颜色真的很讨人喜。

        话虽这么说,但唐植桐同样没忍住,又瞟了两眼,老爷子用的鱼竿很讲究。

        不单是竿身是红木的,竿稍还是牛筋的,穿线环好像还是动物皮干燥收缩固定的,鱼线看上去是蚕丝的,真特么讲究啊!

        这种鱼竿有个好处,只要肯用力,能抛出更长的鱼线,不用在浅滩跟别人抢鱼。

        哥俩坐了一刻钟,鱼浮连动都没动,反观旁边老头,不一会的工夫已经起竿两次了,虽然鱼都不大,但耐不住起的勤啊!

        直到此时,唐植桐才琢磨过来为啥老头两侧有这么长的空地。

        哪个钓鱼佬看着别人上鱼,自己却一无所获而不崩溃?

        不过,老头的装备给唐植桐提了个醒,碳纤维鱼竿搞不出来,是不是可以试着搞搞纺车轮?

        纺车轮是90年代的产物,放眼下妥妥的划时代产品,国内限于经济水平,可能消费者不会很多,但国外的钓鱼佬也不少!

        众所周知,真正的钓鱼佬是非常舍得在装备上花钱的。

        唐植桐拆过纺车轮,有信心能画出设计图,就是不知道眼下的工业水平能不能按照图纸车出零件。

        “姐夫,为啥咱们不上鱼呢?”等了一会,又抛了两次竿,还是没有上鱼,王敬民就有些坐不住了,打断了唐植桐的胡思乱想。

        “可能鱼都回家吃午饭了吧。”唐植桐信口糊弄道,这儿见天有人钓鱼,人都快比鱼多了,钓到鱼的难度自然会增大。

        城内普通百姓能钓鱼的点儿有限,目前可以说只有什刹海、后海、筒子河这三处。

        护城河水不多,再加上生活污水的排放,里面并没有什么鱼。

        北海的水质倒是不错,但那是公园,进去得买票,一般人不舍得。

        再就是海子了,那里也能钓鱼,聂、贺、叶是那边的钓鱼常客,但普通百姓嘛,最终还得来这几个免费的地方。

        “姐夫,要不咱换个地方吧?”又拉了两次竿后,王敬民到底是没沉住气,提议道。

        “其他地方也差不多的样子,多坚持坚持。”唐植桐不认为是位置的原因,也没拿陈老总给王敬民举例子,不合适。

        陈老总也在海子里钓过鱼,钓不上来就经常换地方,一个小时能换四五个位置。

        据其子回忆说老爹的钓鱼技术“实属下乘,主要是没那个耐性。”

        有凤芝的期望在身,唐植桐不想空军回家,于是用作弊器瞅了瞅,周围的鱼确实比之前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457章 456纺车轮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