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593春联 (1 / 5)

+A -A

        忙活了大半宿的阴阳互补、水乳交融,除夕的早上,两人神清气爽。

        唐植桐起床烧水洗漱,捎带着推开门看了一下雪的厚度。

        大雪下了一宿,现在已经停了,一脚踩上去,深深地一个坑,看模样得有三指厚。

        “要不你今天别去单位了吧,路上的雪挺厚的,不好走。”这年头没有扫雪车,今儿是老百姓口中的大年三十,环卫工也不会清扫的那么及时,唐植桐担心路况,开口劝小王同学道。

        “还是去看看吧,晚一会去,早回来一会。”小王同学犹豫了一下,说道。

        “行,路上慢一点。回来找咱妈要对联纸,写几副春联,你和她俩一块贴上。我得晚些时候才能回来。”见小王同学爱岗敬业,唐植桐也没多劝。

        四九城的春节除了包饺子,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东西,那就是春联。

        春联,最开始叫“桃符”。

        桃符最开始是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挂在大门上,保家宅平安用的,上面并没有啥字,后来慢慢流传开来,桃符的样式就有了变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元日》表明老百姓每年春节都要换新桃符。

        比王安石小16岁的苏轼也有一首诗: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翻译一下就是:除夕的深更半夜,我他喵的还有半杯酒没来得及喝,就不得不趴到油灯前写桃符。

        写就写吧,还是用草书写,充分表达了苏轼没喝到那半杯酒的怨念。

        既然是写,充分说明这时的桃符已经跟春联差不多了,再加上王安石说“千门万户”,任何朝代的小老百姓哪有钱年年换桃木板?

        再说,也没有那么多桃树做桃符,所以,这时“桃符”就已经是代指纸春联了。

        肯定不严谨,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要说跟宋朝不同的,可能是张贴春联的日期不同,苏轼除夕夜才写桃符,张贴怎么也要初一了吧?而现在的四九城是除夕贴对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594章 593春联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