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621忆苦思甜 (3 / 5)

+A -A

        物流量大,处理就得及时,否则容易积压,劳工被催的跟陀螺似的。

        因为上面不提倡,甚至反对,所以一个个都不声张,这也正是唐植桐不说去长江大桥,而说去“走访”的原因。

        这人呐,不满情绪压到一定程度,是非常容易炸的。

        像这种情况,就只能转移一下话题,比如“忆苦思甜”。

        姜思远将具体的操作方法大概给唐植桐介绍了一下。

        投递工作只进行了一上午,回到支局后唐植桐看了一眼积压的信件,从邮戳上看,有几天前到的。

        上午,跟着投递员投递,由于定量降低的缘故,投递员骑行的并不快。

        “熬一熬,困难只是暂时的,总会过去的。”唐植桐单薄的说道。

        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人的骄傲,也是国人的骄傲。

        “我们肯定是要投递到位的,要不然对不起身上穿的这身制服。

        来都来了,唐植桐打算拍个照留念。

        唐植桐不会多要这边同事的口粮,但是生怕他们多给了,自己有储备,但他们没有啊!“再多点,再多点。”姜思远看唐植桐就拨了一点,明显比他给自己的窝头少,督促道。

        武汉自古以来有“九省通衢”的称呼,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以前的物流集散中心。

        “那就去片区走访走访。”唐植桐乐呵呵的应了,正好没吃饱,出去找机会再填补一下肚子。

        唐植桐在前台接待顾客,发现很多群众都没有写邮编的习惯。

        看过了穿山越岭的高架,再看长江大桥,确实有些朴素,但这座桥相当结实,几十年后依旧毫无损坏,让那些豆腐渣汗颜。

        “什么亏不亏的,都是咱自己的同志。

        中午吃饭是在支局吃的,各人吃各人的。

        “你们讨论啥?听不懂,听不懂。”唐植桐反应也快,笑着摇了摇头。

        从乡科级到地委的领导,都是可以用“专员”来称呼的。

        食堂今天没有再给调查组往棒子面里掺面粉,纯棒子面的窝头,但比昨天干爽了很多。

        笑脸笑语,这是投资最少,见效最快,回报最高的行为,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往往都耷拉着个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622章 621忆苦思甜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