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完,凤珍又想起了今儿老师讲的“言传身教”,若有所思起来,嫂子这么做固然是维护自己哥哥,但何尝不是减少矛盾的一种方式?
吃完饭,由于小王同学惦记着今儿下午丈夫打的哑谜,匆忙收拾一下就拉着唐植桐往厢房走。
张桂芳看到这一幕,在后面笑的合不拢嘴……
“你今天有点着急啊,这是算好日子了?还不到八点呢。”唐植桐感受到了小王同学的迫切,掐指一算,黄道吉日啊!
“瞎说,下午你不是跟我打哑谜吗?我想知道怎么回事!”小王同学看丈夫那副坏笑,娇嗔的跺了跺脚,气道。
“嗐,你还没忘呢?我都忘了。”唐植桐哑然,自个想的有点龌龌龊龊,得面壁思过。
“快说,我都憋了一下午了。”小王同学拽过马扎摆好,坐在炉子边,一副等唐老师开课的模样。
“是这么回事,咱妈当年是奶奶买来的……”唐植桐言简意赅的将事情说了一遍。
“没想到咱妈小时候命这么苦。”小王同学听完很是同情,这种事她小时候听说过,但在身边没见到过活生生的例子。
“奶奶以前倒是说,这种事情在当时挺常见的。”唐植桐心虚的挠挠头,这种事常见并不代表正确。
两边一个是一心为儿子娶上媳妇延续唐家香火且没有亏待儿媳妇的奶奶,一个是没在张家见到生活甜头且记恨自己亲妈的亲妈。
唐植桐觉得自己夹在中间指责哪方都不合适,赞美更不合适,只能装糊涂。
“那你觉得咱妈那阵子脾气不好,跟这事有关?”小王同学聪慧,准确抓到了丈夫想表达的意思。
“时间上都能对得上号,我觉得还是有点牵扯的。
奶奶在的时候,有两年八月十五曾说过老家的风俗,除了吃月饼外,中秋节前娘家还要去看闺女。
我估计咱妈记心里了,咱妈脾气不好那阵子正巧是八月初。
进了九月,有一天干打雷没下雨,咱妈就说什么九月雷公发,大旱一百八。
我当时猜着咱妈是操心大舅那边,就圆了两句,咱妈也没否认。”
现在想来,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唐植桐越说,越觉得亲妈在惦记大舅那边,而且这种可能性很高。
“那你打算怎么办?”小王同学托着腮,看着丈夫。
“老一辈的恩恩怨怨了,我不参与,具体怎么做,还得看咱妈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