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块八。”工作人员麻利的写下价格,将票据撕下来递给唐植桐。
“多少?”小王同学吃惊的问道。
“多少钱都拍,给。你给补个八毛。”明面上唐植桐手里只有五块钱的零花钱,但这回掏了七块钱出来,剩下的自然由小王同学来补。
丈夫既然把话说了出去,小王同学就是嫌贵,也得把钱给补上。
不过,工作人员看唐植桐的眼神就变了,没钱拍什么彩色照片?还让这么漂亮的女同志掏钱,丢不丢份?
交了钱,工作人员领着小两口进屋,小王同学轻轻拽一下唐植桐的袖子,问道:“你哪来的这么多钱?”
“年前买的那些东西剩下的,我当时就说没几个钱,你还不信。”唐植桐只能再次睁着眼说瞎话。
“来,在凳子上坐好了。”工作人员也没有让两口子选背景布,上来就指着背景布前面的凳子,做了安排,而他则忙着鼓捣相机。
唐植桐将挎包摘下来,连同小王同学的,一起放在角落里,起身前从自己挎包里掏出了结婚证。
“你什么时候拿出来的?怎么还把结婚证带来了?”小王同学一边给丈夫平整着衣服,一边问道。
“嘿嘿,趁你睡着找出来的。一会咱俩一人一本,拿着照相。等明年的时候,再拿着今天照的这张,就这样循环下去,一直到老。”待小王同学给自己整理好,唐植桐也给小王同学整了整衣领。
看着两人手里拿的结婚证,工作人员闻到了爱情的酸臭味,有些羡慕,但内心还是暗自吐槽道:也不像富裕人家,花这么多钱照相,等回去跪搓衣板吧!
照相不便宜,小两口自然是拿出了最好的状态,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留下了两人结婚一周年的合影。
问好取照片时间,直到出了照相馆,小王同学犹自心疼:“太贵了,够一个人吃一个月呢。”
“没事,咱一年才照这一回。”唐植桐觉得这钱花得值,现在正是小王同学最美的年龄,能把青春留在相片上,花多少钱都值。
不过,唐植桐也理解小王同学的埋怨,这年头由于照相机的不普及和昂贵的价格,极少有人照相,在普通老百姓家里,从小到大没照过相的大有人在。
小王同学发句牢骚,这事也就过去了,虽然有些心疼,但对丈夫“一年一张”的想法还是很赞许的。
鹿岚所在的单位离王府井大街不远,位于北京饭店西南侧,正对着南池子大街。
眼下南池子大街,古色古味,还没改建。
前几年的时候,市里有将南池子大街拓宽南延,形成南北主干道的打算,但后来由于要在旁边建北京饭店的缘故,这事也就搁浅了。
公安口的位置非常好,是市中心的中心,在解放前是外国使馆所在地。
改造之初不仅预留了暖气、煤气接口,使这个单位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用上暖气、煤气的单位,还预留了地铁站出入口用地,只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在这修建地铁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