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一会,等开始上课后,唐植桐也忙碌起来,脚扣的图纸还没画完呢!
并不是每位讲课老师都跟唐植桐似的互动,所以这两节课并没有出现老师提名唐植桐的乌龙事件。
下午上课时,唐植桐用搪瓷饭缸盛了一缸水,边讲边喝。
已经有日子没有扯着嗓子说这么多话了,嗓子多少有些不适应。
两节课结束,唐植桐照样打饭回家。
“还是在外面当先生好,还能有束脩拿。”张桂芳对儿子做的这份兼职很满意,这几天用儿子打回来的饭菜凑合一下,菜店的定量先攒着,改天一起买出来改善生活。
“嘿嘿,我干的这个,放在以前,怎么也得是个秀才吧?”唐植桐顺着张桂芳说道。
“可不止秀才,秀才当不了官,怎么也得是个举人老爷。”张桂芳生在旧社会,对那个年代很了解,秀才虽然有见官不跪的特权,但收入上也就比百姓强一点,甚至比不了地主,不少秀才都是终生当个私塾先生,体面却不富贵。
“可不敢当举人,范进中了举,差点乐疯了。”唐植桐连连摆手,先不说举人,就算是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多少人七老八十了还是童生呢,再说了,施耐庵、蒲松龄那么有才也就秀才出身。
“又胡说,忘记武训了?”小王同学在旁看婆婆和丈夫越说越不像话,先是开口提醒了丈夫一句,然后给了婆婆一个台阶,把唐植桐在外面上课的事情定了性:“妈,桉子这是用自己的学识践行为人民服务呢,可当不得秀才、举人什么的。”
“对,对,还是文文有文化。”张桂芳是知道武训的,前几年闹的动静很大,此时也知道自己嘴瓢了,连忙往回圆。
唐植桐嘿嘿一笑,挠挠头。
武训嘛,他不陌生,不光前几年从一时风光无限的神坛跌落到被口诛笔伐,甚至几十年后依旧有人想为他翻案,就跟有人试图给周扒皮、刘文彩套慈善光环一般。
饭后,回到厢房,小王同学教育丈夫道:“武训的言行确实迷惑了很多天真的孩子般的不用脑筋的老好人,但你不一样啊。去外面可不能乱说。”
“是,首长!”唐植桐主打一个听劝,立马立正给小王同学敬了个礼。
按照唐植桐的理解,电影《武训传》有强行为武训漂白的嫌疑。
武训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为了让家乡更多的孩子能读上书,才想着去办学。
但办学是需要钱的,所以他走上了行乞的道路。
这个“乞”可不是一些影视剧中的那种“老爷行行好、奶奶大慈大悲”,而是“你不给我,我就吃毒药死在你门口”,类似于乞丐社团、数来宝那样强迫要来的。
虽然武训没有乱花乞讨来的钱,但他将这些钱攒下来拿去放了印子钱,利滚利的剥削他人。
后来有了官方背书后更是依仗官势募捐。
拿着这样的钱去办学,获得了交口称赞,名留了青史。
这种行为在武训所处的年代是符合当时主流认知的,但不能到了新中国还人被称颂!
眼下虽然没有“武训”了,但还有为“武训”鼓与吹的人,强行扭曲历史,《武训传》硬把武训塑造成了一个一心为人民,临了幡然觉悟的进步形象!
在唐植桐看来,即便眼下或者以后有“武训”这样的人都不奇怪,但有人替他宣传就不同了,借“武训”来达到什么目的才是根本问题所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