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748一苇渡江 (4 / 4)

+A -A

        那小谁写过一首诗,怎么说的来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看就是个吃货。”话在嘴边,就是想不起作者是谁,唐植桐只能用“小谁”来代替。

        “那小谁?”小王同学头一回见人这么称呼古人,乐不可支的问道。

        “算了,一些诗啊、话啊,但凡想不起来是谁写的、谁说的,一律是周树人先生的大作。”唐植桐胡扯道。

        “去,那是苏轼写的。周先生要知道知道你这么编排他,还不得托梦揍你?”

        “那不至于,周先生是个大度的人,他真托梦给我,我得请他吃芦芽。”唐植桐满不在乎,几十年后,“这话是我说的”遍地飞,若是周先生小气,一天得托多少梦?

        这就跟四川芬达似的,你越搭理他,跳出来的假冒就越多,什么雪碧、可乐、美年达,总有一样像同款。

        “芦芽就那么好吃?”说到吃,小王同学也来了兴致。

        “不知道,没吃过。想来应该不怎么样,否则苏轼同学就不会把河豚放在芦芽后面了。”芦芽能吃是唐植桐小时候听那些走街串巷卖狗窝的商贩说的。

        那些商贩大多是白洋淀的,就近用蒲草编一些蒲包、狗窝,担着担子沿街叫卖。

        眼下虽然卖狗窝的少了,但蒲包依旧有人在用,这玩意有一定的减震作用,不少单位用来运输水果、咸菜、邮包。

        蒲草与芦苇是文人中坚韧的代表,如果某一女性有这种性格,会广赞誉,其代表作是《孔雀东南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瞧瞧,这郎情妾意,家庭的阻力是剪不断滴。

        唐植桐剪完蒲帘,一边往窗户上砸钉子,一边跟小王同学说着《孔雀东南飞》里关于芦苇的只言片语。

        挂好窗帘,回到屋里,唐植桐洗洗手,提议道:“你看,这蒲帘又是磐石,又是蒲苇的,不光透气性好,寓意也很好,此时此景,咱俩今晚是不是也君妾君妾?”

        “哼,我就知道你没存什么好心思。”小王同学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身体很诚实,走到窗边将窗帘又给拉上了。

        关上灯,上了床,唐植桐一番上下求索,坏笑道:“小王同学,你瞧,想念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即使捂住嘴巴,水还是会流出来。”

        小王同学秒懂,不过硬撑着转移话题道:“对了,你回家前,咱妈说刘家媳妇来借钱了,咱妈看她可怜借给她五块钱。”

        “这种时候,就不要说这种扫兴的话题了。来来,体验一下我的独门绝学——一苇渡江!”

        小王同学紧咬牙关、紧闭双眼,一宿无语……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749章 748一苇渡江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