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偷工减料 (3 / 6)

+A -A

        巨阙剑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是欧冶子大师独自铸造的五把名剑之一,是一把真正的顶尖名剑,可惜太过巨大沉重,难有能将之御使的剑客,导致巨阙在名剑谱上的排名都排到了两百名开外。

        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巨阙剑确实太过沉重,远远超出了剑的常规定义,但却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所以一把剑最好能调整到适合自身的程度,其中剑柄剑格是最容易调整的,很多剑的剑柄剑格与剑身都并非一体铸成,而是用的其它材料,如此调整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农家所铸的剑就是如此,这也是分铸之法的优点。

        除此之外,剑身也能进行调整,不过调整的幅度要小得多,剑形的调整最难,不亚于重铸,剑身笔直性的调整最为容易。”

        徐烛这么一解释,众人了然了。

        也就是说以前是人去适应所得名剑,现在则可以进一步变成改变剑来适应人了,是一件好事情。

        “剑身不是越笔直越好吗?”

        一人忽然问道,对此不太理解。

        按照他的认知,剑肯定得越笔直才能越好的发力,将力量完美的集中起来。

        “这一点并非绝对,主要在于剑客用剑的习惯以及所用剑法。

        如果是一些与声音风力有关的剑法,则需要特别形态的剑身,软剑类型的在这方面要求更加苛刻。”

        徐烛耐着心思解释,这一点一般人不清楚内中门道。

        “这种分铸之法是否存在隐患?”

        这时那人又问了句,让徐烛眼眸微微眯起,深深地看了眼那人后解说道:“一体成型和分铸之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一体成型成型的我就不说了,在这里给大家说说分铸之法的优缺点。”

        说着徐烛拿起刚刚那人送上来让他品评的长剑,将剑柄空出来让大家看过,旋即指着上面中间那道与周围色泽明显不一样的材料说道。

        “这里就是真正的剑柄,是从剑身上延伸下来的,与剑身的材料相同,我们只要通过这里将功力注入进去就能在剑身上形成剑气。

        这一点跟一体铸成的剑没有任何区别,但却也受到限制,那就是必须将功力从显露出来的这一部分注入进去,剑柄本身只是用青铜混和一些材料铸成,在对功力的通导上不如剑身的材料……”

        随着徐烛的讲述,众人对这一点明白过来了,并打量着自己手中长剑的剑柄。

        可以明显看到剑身下柄从剑柄的两侧显露出来,能够与手指和掌心贴合,正常的用剑之法肯定会时刻紧抓着剑柄,贴合那两个部位。

        除此之外,剑柄侧面也有用相同材料做成铆钉钉入,在侧面留有三个凸起,进一步贴和手掌。

        正常来讲,是够用的,并不影响使用效果。

        而且人家农家的这种剑柄材质强度也不差,他们之前到手后都做过尝试,尤其是剑格那里的强度比之剑身都不差多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秦时不良人 第363章 偷工减料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