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钰蹙眉思索,过了好半晌方才开口道:
“钰为大楚宗室,生当作楚人,死亦为楚魂,献楚地而报私仇,非赵家子所为也。这下策,还请先生日后莫再提起。依钰看来,中策或有可行之机,但请先生明言,何为天时?”
王朴和张绣两人的话语已经几近挑明,想要他安国侯一府全家性命的,正是当今皇权的代表,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以及,站在皇帝身后的太后!
大楚自太祖于沧龙江以南建国以来,至今已历七世。
赵钰起身离座,深鞠一躬。
赵钰迈入王朴房间,笑道:
“日有所思,心中有惑,辗转难眠,所以才来找先生解惑。不过钰有些好奇,不知先生以为我会何时前来拜访?”
这两位皇帝在位的近五十年来,武宗一脉数十名宗室在悄无声息中陨落了个七七八八。
赵钰有些无力的摆了摆手。
而那位王先生仅凭蛛丝马迹,就得出了和自己同样的结论,甚至态度上比自己还要来得肯定,可见是有大智慧之人。
而等到如今这位陛下登基,垂帘听政的宣德太后为了巩固帝位,在对付宗室这方面,甚至隐隐和掌控庙堂的辅国大将军黄景明达成了默契。
虽然或许有人看出其中的些许端倪,但畏于皇权,并没有一个人敢于将其诉诸于世,更遑论劝谏皇帝了。
自己是凭借那贼首马老三的只言片语,隐隐约约察觉是朝廷动的手。
…………
“上策对钰而言虽着实解恨,但此计如同火中取栗,着实太险。”
这种人,心中若无半点把握,怎会主动前来投效遭逢大变的安国侯府?
是夜,一道人影来到王朴休息的房间,轻轻敲了敲门。
只见管家福伯愁眉不展,张绣皱眉深思,惟有王朴展眉宽慰道:
“小侯爷,如今多思无益,不如先办好老侯爷的葬礼,以及上表朝廷遇刺之事,再说其他。”
在赵钰看来,王朴这样能够在华夏历史上留下赫赫有名的《平边策》之人,又怎可能被自家侯府这点小事难倒。
王朴缓缓伸出三根手指,道:“上策,将老侯爷遇刺内幕公之于众,告知天下百姓当今天子无故屠戮宗室,非良君也,尔后起义兵,伐无道。中策,阴结豪雄,暗训兵士,储才养望,静观其变,以待天时。下策,献太和于大梁,求大梁之兵以报家仇。”
对方这番话犹如暮鼓晨钟,让他瞬间清醒了许多。
第三任皇帝楚武宗于北伐时突发恶疾,最终医治无效,驾崩于军中,时年三十有八,仅留下一位年不满十岁的年幼嫡子。
“小侯爷,在下觉得那位王先生似乎有未尽之言尚未明说。”
王朴关上房门,又请赵钰坐定,方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