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倭军枪声响起,全国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尚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安远县城(豫章)内一片祥和,戏院的戏台上仍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欢离合《桃花扇》,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不知这戏里戏外唱的是谁的悲欢谁的离合”
陆哲低沉的嗓音,声情并茂讲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屈辱.眼中尽是悲愤与忧愁!
一瞬间,好似把观众们一并拉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一刻,时间仿佛倒流,86年前的画面,如同影视剧般,一帧帧的闪过
“华夏广袤的土地逐渐被沦陷。”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人背井离乡,也有人选择坚守。”
“裴晏之,便是坚守的人!更是戏院的“角儿”!”
“方寸戏台上,只见他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在一众叫好声中,生生演活了那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
“然家国破碎,山河飘零,孰能幸免。”
“不久,战火便绵延到此,倭军包围住县城,并来到戏院要求给他们单独演一场,以慰问所有倭军,并指名裴晏之必须出场,若是胆敢拒绝,便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亦难逃一死。”
“陆哲的语气从激昂悲愤逐渐变得语气凝噎而悲伤.”
“观众们感受到了那亡国之际破败凋零的无助局面,热泪不仅从脸颊滑落。”
“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答应了。”
“是夜,小县城内一片寂静,映衬着戏院里灯火通明,倭军都坐在戏台下,喝着酒吃着肉,放肆谈笑。”
“喧天的锣鼓声响起,裴晏之粉墨登场,一曲最拿手的《桃花扇》,将敢爱敢恨的“李香君”血染桃花扇的故事,再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舞台上。”
“只见“李香君”身姿婀娜、水袖轻扬,再加上唱腔曼妙悠扬,台下的倭军渐渐停止吃喝喧哗,安静下来。”
“戏曲渐至高潮,宛转悠扬的旋律,慢慢变得高昂。”
““报国恩,一腔热血挥洒”,随着一句男腔开嗓,“报国恩,报国恩!”的唱和声震天动地。倭军也被舞台气势震撼,深深陶醉其中。”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
“随着锣鼓声变得越来越急切,唱腔也愈发悲愤。”
“忽然,“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