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这是捧杀吧? (5 / 7)

+A -A

        因为现代数学大家公认的大脑黄金产出期,其实是30到40岁之间的十年时间。

        30岁之前,绝大多数人还处于学识的积累阶段,40岁之后,生理机能影响下,大脑的各项功能则不可避免的开始走下坡路。

        而乔泽把这个时间延长到了20多年!不,甚至更长,因为他在十八岁就已经取得了其他数学家可能要三十多岁才能取得的成就。

        真的,越想丹尼尔·米尔诺便越激动,毫无疑问在他看来乔泽应该是属于普林斯顿的。

        坐在电脑前,心绪久久不能平静的丹尼尔·米尔诺鲜有的打开了他的脸书,并飞快的发表了一段话。

        “有人质疑《数学年刊》不该把一个十八岁孩子的论文做预热宣传,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在捧杀。曾经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员,但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两天后,请大家关注《数学年刊》官网上那篇乔的新论文,你们就会明白这一切是为什么。

        可惜我不在华夏,否则我会当面邀请乔来普林斯顿任教。他有这个资格,我觉得他甚至应该立刻就成为科学院数学组的院士。如果他出现在了普林斯顿,我发誓一定会在我的推荐信上写下他的名字。

        另外,我想说的是,虽然两篇论文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乔的新论文。但如果你能读懂的话,就能明白这孩子对数学的理解有多么恐怖!对了@罗伯特·史蒂芬,我建议你第一时间下载那篇论文,然后你大概会为没能成为这篇论文审稿人而遗憾。”

        丹尼尔·米尔诺的这篇脸书,是朝着直接把乔泽吹爆的方向去的。

        没办法,他认为这篇脸书一定能快速拉近他跟乔泽的关系。

        就好像他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欣赏他的前辈,为他站台。

        以己度人,丹尼尔·米尔诺觉得乔泽大概也会一样。

        起码应该能感受到他的善意,他也相信这篇脸书,肯定能被乔泽知道。

        ……

        事实也的确如此。

        虽然丹尼尔·米尔诺并不经常会在脸书上发言,但作为已经实名认证的菲尔兹奖获得者,可以想象他的关注度还是很高的。起码在数学界这个群体之中的关注度。

        而且还有很多年轻的学生同样关注了这位大佬。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不分国界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起码在数论这块,任何向前推动的进步,都是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贡献。

        就好像洛特·杜根研究的n体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超神级学霸 第164章 这是捧杀吧?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