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泽倒是对李建高终于要成为博导这个消息感觉很欣慰。
巧了不是?
正好发现切分法可以对神秘的ζ函数进行解析,他就可以读博了,这样也给了他充足的理由先去做一些非主线的数学研究——完成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三篇论文。
或者在别人看来,能以学生的身份跟教授甚至院士打交道,是件很爽的事情。
但对于乔泽来说满满都是困扰。
华夏是个万事讲资历的国度,在并不干扰他研究的前提下,乔泽并不介意遵守这一规则,三篇论文写出来,混个博士毕业,再获得个教授的身份,这样就能跟其他教授平起平坐了。
大家也不会因为他的身份问题感到困扰了,这样就挺好。
明年他就二十岁了,这个年纪成为教授的人不多,但历史也不是没有,不算特别。
乔泽是如是想的。
就在他觉得今年大概应该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去时,终究还是出了点小意外。
李建高的杰青项目在公示期间被匿名质疑了。
认为这次评选不公平,属于内定通过的项目。
本来把这也不算大事,学界的事情,而且还是匿名质疑,甚至可以不做理会。
说起来,李建高申请的项目还是很稳的,除了创新上因为有为的群智跟豆豆的横空出世,显得有些差强人意外,但其他方向上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人工智能的时代嘛,前不久4.0大出风头,可是让全球的大语言模型都热闹了一把,华夏也在其中。
但这次对方直接把这事情捅到网络上去了,这就让相关方都感觉很尴尬了。
好几位网络大v,不知道从哪里拿到几个微信群里一堆教授的聊天记录,然后同步曝光了出来,这直接导致组委会相当被动。哪怕反应极快,但各种截图已经在网上传的到处都是,压都不好压那种。
聊天的内容,都是关于乔泽成为专家评审李建高项目这事。
酸言酸语还很多,各种关于乔泽成为专家评审之后,李建高就直接内定能过审的吐槽。
也不奇怪,对于能躺赢的人,很难不被嫉妒。
更别提这还事关杰青的帽子。
众所周知,在华夏有这么一顶帽子,可不止是那两、三百万研发资金那么简单,更意味着无限可能的未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