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哦,对了,差点忘了,徐院长,你也别急,他专门让我跟你说一声,你就跟来访的教授说,如果他们也希望在报告会上能有更多收获,比如得到杨-米尔斯方程的通解,那就请理解一下他,让他这些天能安静的思考问题。”
“啊?!”
徐大江愣住了,随后突然激动起来:“乔泽的意思是,他在求方程的通解?在发布会之前要把通解求出来?”
“是啊,他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不过乔泽也说了,他现在只有七成把握能在发布会前解出来,现在就卡在一个关键的定理证明上了,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求出通解问题不大。”
“明白了,那请你帮我给乔泽带句话,我徐大江是一直站在他这边的,让他慢慢思考,不着急,我保证在发布会之前,不会有人打搅到他!”
“好的,谢谢您,徐院长。”
“哈哈,没事。”
挂了电话,徐大江只觉得一切都豁然开朗。
虽然苏沐橙也说了,乔泽并不一定能在发布会那天就把通解求出来,但对已经足够了解乔泽的徐大江来说,这些并不重要。既然乔泽有七成把握能求出通解了,那说明乔泽已经找到了求解的办法。
哪怕到了报告会那天,还没有最终的结果,只要乔泽把他的方法在报告会上跟大家聊一聊,对于这些顶级学者来说,也已经是惊喜了!
是的,徐大江已经了解了乔泽对于惊喜跟难题的定义,完全就跟正常人不太一样。
正常人如果能找到一种有用的方法,就已经能发论文了,这小子却一定要把所有问题都解决!
所以惊喜已经有了!
哪怕乔泽在报告会那天没能给出通解,问题也不大,最多调整下时间,把开幕式时间的压缩一下,早上把杨-米尔斯方程的证明思路全部讲完,下午再抽些时间给大家讲讲方程求解的思路跟方法,这已经足够惊喜了。
当然这次徐大江大概打死都想不到的是,乔泽之所以希望赶在报告会之前,得出结果,恰好就是希望能省下再跟学界慢慢去讲推导过程的时间。
因为乔泽解决质量间隙问题的目的一直很明确,是整合出一整套数学工具去分析更高层级的微观世界。
这套数学工具他懂就够了,别人懂不懂,又是否认可,无所谓,他不在乎,更没兴趣去创立一个新学科,向数学家去普及那些新空间代数学科的一众基础概念。
所以乔泽打算做的只是把他的求解思路给公布出来,能跟上他的思路,以后可以继续研究,甚至对这个新的代数学科进行补充跟丰满,如果跟不上思路,或者无法理解这种新的代数空间结构,那就只需要知道结果是正确的就够了。
数学本就是一次次智商筛选的学科,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没有中间地带,乔泽无意跟一众他眼中的蠢人们解释太多。
毕竟数学这门学科本就是西方最先发展起来的,当代数学的诸多概念,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就连顶级期刊也都聚集在英语区,华夏人学不好数学还有情可原,如果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学不好数学,甚至没法理解他的思路,那就只能用蠢来解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