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列国志策》 (4 / 6)

+A -A

        但…

        “为何这远泽之地,也无多种?”

        风允不解,即使是平原之地,夏雨之时会湿润,但也可种稻。

        稻,禾苗也。

        九黎三苗是最先种稻的部族,之后才传入炎黄之地,纳入百谷。

        稻需水。

        这彭蠡泽之周围,分明就是稻之良地,只需测量夏雨之时的水位之高低,河流之走向,地势之变化,即刻划定可种之区域!

        可风允观这一路,只能说完全不似他在大庭或是越国那般——其城外皆是良田,分做食邑。

        也就在城外周边,倚靠河流之处,有些许稻田。

        甚少有开辟水渠,引水挖田的。

        望将近苗方城,风允感叹:“方苗之地,若是安排得当,民食稻鱼,可食无忧啊。”

        苗方城外有河道,河道分出溪流。

        其上甚多有渔舟泛行。

        可渔舟之上的苗汉,望之面色饥黄,不像是食无忧……

        风允不了解苗方之事,此时倒是疑惑纷纷。

        “这民事乃大事,可就是一个苗方之地的民事,我也满是疑惑困扰。”

        随即感叹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诚不欺我。”

        此先风允在大庭时,为守藏史,只行守藏史之责,多是城中事。

        而在越国时为使节,多是行出使之事。

        以国之视角观农事,他不胜多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周守藏史 第94章 《列国志策》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