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当初的《大禹赋》一般,在汲取百越国中对风允的表有所认同的百越民,真诚以送的气运。
只可惜百越未开文道,能在方才理解风允所做之表的人少之又少。
风允青尺一点表上自己的虚影。
就见虚影直视大殿,瞬息之间,大殿内浮起道韵,其化作风允书写的篆文与所读的九黎语。
二长老此番才看到了拼音之后的内容,他心中对风允不由得生起一丝尊重。
其讷讷道:“怪不得能叫风君呢。”
说着,他已经陷入了学习之中。
大长老对文道的敏锐度较低,但也清楚文字对百越的重要性,此时也努力地去学,有着风允的虚影帮助,也逐渐陷入其中。
不过刹那,大殿内皆是此番景象。
安风眸微动,此向她坐在一旁,帮助风允知晓九黎语对应的周篆文。
在其过程中,因道韵已经学会了这表中的内容,倒是没有陷入其中。
她恍惚地看着风允。
此时风允正拿起今早让干将整理好的壁画,细细翻看。
“风君不若去休息吧,今日操劳过度,不宜再看。”
风允不曾抬眸,将眼中的疲倦深藏,他平静道:“枫叶祭祀将至,那时我欲传扬这表中内容,让百越之人能看得懂篆文。”
“同时,那时我也需将《九黎史》拿出来,不然百越可无对照学习之物。”
风允轻笑,继续翻动壁画。
对于九黎后族来说是《九黎史》,但对于风允来说,却是《列国志·百越》的一部分。
待到确认无误后,风允拿出之前准备的注解。
每一张图,风允都有注解,或多或少,不论兽皮数量,均以其传说、历史为核心,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为辅,记录九黎的过往变迁。
图为首,注为后,再以图为首…
以此往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