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阴阳太极无极 (4 / 7)

+A -A

        即使是屈原,此时也清楚楚国权贵欲何为。

        风允不置可否,因为楚君是否知晓,这件事,只有楚君知道。

        “无事,余生尚学,在楚国能学一二礼乐,再前往曾国去见见礼乐之盛雅,其不失一兴。”

        “余曾说过,这世间,谁不可为师呢?”

        “其士农工商皆有智慧,但也有不足之处,所谓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来补全自身的所需,这并不是需要为难的事情。”

        “我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希望能在此行中学到平常时无法学到的智慧。”

        曾国,礼乐之都,有如此机会,风允自然希望去见识一番,观这周王朝之中,最能代表礼乐一词的曾国。

        “风君之德行,非那些伪君子所能媲美啊!”

        屈原感叹,对风允此番精神,十分推崇。

        “若是每一位士大夫都能如风君这般,不掩己短,学不以耻,那一国之中,就不会有那些虚伪比贤,傲慢自鸣的人了!”

        风允轻轻摇头,笑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这也是他们的选择,不要以谁来标榜贤德,这只会让世人变得虚假。”

        “不标榜贤德?”屈原暗思几分,突然脑海轰鸣,深受震撼。

        风允也思,顿悟而感叹——

        “世人比谁都清楚什么才叫做真正的贤德,因人之初,其有三也。”

        “一为体,是为欲望之本,生而索取世间,其性恶也。”

        “一为魂,是为纯洁之本,生而自然无瑕,其性善也。”

        “一为意,是为交互之本,生而观行善恶,性无常也。”

        “人生而有善恶之本,亦有无常之性。”

        “其生至死,皆是以无常之变化,以交互善恶,满足体之欲,坚守魂之洁,最终形成的自我智慧之意志,终死之时,或消散世间,或留存人道。”

        风允说着,望向天空,似乎透过这层屋檐,望向人族道天,那无数的先贤意志。

        屈原讷讷,苦思风允之言,其面色时而惊,时而喜,难以言喻。

        “风君,这是什么道,也是您的玄门吗?”

        此言,未曾记于黄钺之上的《列国·百越》之上,让屈原为之疑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周守藏史 第169章 阴阳太极无极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