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策都说了,但孙叔敖却没有说他的想法。
孙叔敖笑着。
“可将扬粤顺楚之民聚一,为一地主城,让屈大夫执政,可养为大城。”
“扬粤之地无平原,少耕作,不必立小城。”
“而多山,多铜矿,可为楚之冶炼之铜地,其民以开山铸铜为生……我楚可供其粮,而控之,待其一家上贡之铜达标,可入楚地,为楚民也。”
简单,明了,一劳永逸。
风允颔首,以劳而得,工作单一,却也是固一地之民,得其生而不迁也。
此策,也有风允的影子——化扬粤之人称为楚。
思索……或者说风允早就有了腹稿,此时只不过是在得到更多的扬粤情报后,润色一番。
“余观,扬粤之地确实不必多城……”
此言一出,选择多城以待的屈原,失望垂首。
风允微微摇头,屈原之性,还需历练啊。
“但,扬粤之地广,又不能只有一城……”
“不若这般,以扬粤王都为主城,以四方要道为邑,主城屯楚兵,迁来楚之贫苦之人为作,屈原以治,为军需冶炼、铸兵之地。”
“而四方邑……寻此时扬粤尚存,有威望之人,让其召遗民,自行为邑;而楚控其脉,以国治国。”
“所谓楚控其脉,是为各邑不得种食,只可开山采矿为主、辅之其余,如桑蚕、织布、狩猎、毛皮之属,楚可以粮食、楚钱换之,保证民需。”
“而遗民得楚钱,可在主城流通,和其余几邑之人交流,亦可与楚民交流。”
“所谓以国治国……此时在扬粤作乱的,正是这群人。”
“无需监管,只需掌控其脉,联姻芈姓之人,掌权之人就会主动学习楚人规矩,为楚而政,勒令下面的扬粤遗民们一同学楚。”
“到时遗民以楚为生,与楚无异,而再无扬粤遗民之乱,再无扬粤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