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娃跟随风允,从百越而出,经历楚国之事,来到这周都。
风允叹一声。
“为什么要追随我呢,蛮娃?”
风允询问,而蛮娃脑袋憨笑。
“风子,蛮娃说不清楚,蛮娃只想一直追随您。”
人皆有私,其追求,也是一种私,而在为私而追求时,能否守住心中的善恶,就是人性的变化,如同阴阳之变一般。
可一切都有原因。
风允还记得,最先,蛮娃是百越中的义士。
当时风允正要行策,可百越中各部族因为利益,而不听令,阻之。
就是蛮娃这些自发而出的义士,帮助风允开辟了治理百越的第一步。
“蛮娃,你心中有义,这是伱的德行。”
“义?”蛮娃似有所思,但却难解。
“你已习得周言……我对义的感悟,起与大庭,觉与百越,你可感悟此而卷。”
一本书,从风允发髻间的青枝上飞出,落入手中。
《列国》!
递于蛮娃,蛮娃借过,感动不已。
《列国》原本,正是此也,参悟此书,不亚于风允亲诉。
“你在此观书吧。”
风允起身,却是福灵心至,有感老子归典籍宫。
出门,不多时入老子偏殿。
“老聃先生,天子可安?”
老聃坐于席上,桌面之上,是昨日的那份银光之物,原是一只银色尖角,看之,似针灸之砭石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