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臼世子,如果您愿意学音律,每日学完字后,可再留半时辰,允可一并教导。”
可宜臼才不愿意,他学字都厌恶,何况是做这附加之学。
“如此,宜臼自己安排就是。”
一日有一日。
等到简易的小琴被制作而出,已经是三月,春末。
即将入夏。
而也是此时,骊山之上的烽火台,也在不休日夜中,建成。
泾渭问天,以烽火引凤鸟,各诸侯之间,也都早已准备。
待骊山烽火燃起时,各诸侯国之间,也需要燃起烽火,绵延整个《周礼》之国,如此才能算得上诚心。
到时,也可叩问凤鸟,以辨哪一位世子的德行,能为太子位。
也是不久,祭祀之日,风允也被邀请入骊山。
原本众士大夫以为风允不会往,可此时风允的心态已变,这大周之事,他不再为局外人。
“呜呜!”
十几米之距的长号角,在几名壮汉的吹奏下,发出嘹亮悠长的号声。
气浪汹涌,顺着骊山的山道,贯入四面八方。
“风子,安好啊!”山道之上,风允聚在角落的一处石台,这里是姬姓宗室的士大夫所在。
而领头之人,为司徒——郑公友。
郑公年老,却精神上佳,原为郑国君,但此时却有变。
“郑国君安。”风允回礼。
想起听闻,风允遂询问。
“闻说郑国得天子首肯,迁都往东,不知此时可有安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