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臣早前便认为南郊市集实非良策,将商贸经营权完全交给百姓,且放在汴京城外,极易出现乱象,暗中的金钱往来根本查不明白!”
“臣建议立即严查,即使他们是宗室外戚也应严肃处理,以慰民心!”
这三个“大聪明”。
明显是想着领首功,率先站了出来。
可惜他们会错了意。
赵祯抬起头,道:“你们三个先站到大殿门口。谁与他们想法一致,无须赘述,也先站到大殿门口,朕想瞧瞧到底有几人?”
赵祯面色冰冷。
众官员只要不傻就能看出来,站在大殿门口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三名官员站在门口后,无一人跟随。
赵祯见已无人再动,缓缓站起身来。
“朕很痛心,甚是痛心!”
“我朝许台谏官风闻言事,意在防微杜渐,令君主获取更多信息。但是台谏官们并没有仗着这个特权,随意攀咬,大多事情都是言而有据!”
“但是有些臣子呢……这十余道奏疏,皆是无中生有,胡言乱语,这些人在写奏疏时了解过此事的经过吗?”
这时,一名臣子站了出来。
“官家,此乃臣之内应探查得知,南郊市集腐肉之事,汝南郡王与包希仁处置的确实有失偏颇,未曾带走那个有嫌疑的摊贩啊!”
站出来的乃是崇文院校书许路。
就是他称赵允让、曹佾和包拯三人已有将南郊市集归入私产的趋势。
赵祯看向他。
“你的内应亲眼见到了包希仁纵容摊主?你的内应亲眼看到了汝南郡王以权势压人,你的内应看到了他们三人有贪墨南郊市集之财的趋势?”
赵祯的三连问,逼得许路说不出话来,官家从来都没有如此严肃,让人感觉带着一抹重重的杀气。
这时,高若讷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挺胸而出,道:“官家,臣以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汝南郡王三人若无问题,自然不怕朝廷盘查,臣愿意彻查此事,给天下一个交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