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7章:《百家学疏》,臣欲募资建私学 (2 / 3)

+A -A

        比如:偷盗、欺凌、抢劫等罪名的惩罚条例。

        府报州报的内容本就可依据各州府情况而定,以后包含的信息必然会更丰富。

        只要各州府管理得当,此报将对地方民生产生巨大裨益。

        苏良望着府报上形形色色的信息,突然萌生一个想法,他思索一番后,提笔蘸墨,撰写起了奏疏。

        ……

        翌日清早,垂拱殿。

        赵祯心情愉悦地翻阅着奏疏,突然看到一篇奏疏,名为:《百家学疏》,署名为苏良。

        他不由得认真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赵祯思索了一番,然后持御笔批下四个字:午后廷议。

        午后。

        两府三司的诸相公、翰林待诏丁度、翰林学士兼知谏院欧阳修、御史中丞唐介、监察御史苏良,纷纷来了垂拱殿。

        一名内侍将苏良的《百家学疏》率先递给了首相陈执中,然后令众人传阅。

        陈执中看完后,眉头紧锁。

        张方平、吴育、夏竦、丁度、唐介看完后,也皆是眉头紧锁。

        欧阳修看完后,则是直接望向苏良,疑惑道:“景明,你写此疏,可是认真的?”

        苏良非常笃定地点了点头。

        待众臣看过之后,赵祯看向苏良,道:“苏景明,你再为大家仔细讲一讲,这份百家学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当即,苏良走到殿前。

        “禀官家,此《百家学疏》是臣根据最近的府报州报内容得来的想法。”

        “何为百家学?”

        “在臣眼中,民间的农事、冶炼、工事、建筑、工具、机关等皆在百家之中,而这些领域里面的方法、技术、发明创造,便算得上百家学问。”

        “比如,夏禹时期发明太平车的奚仲、战国时期的匠人之祖公输班,东汉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等,皆为百家学的奇人,可称之为师。此外,不久前书肆刻工毕的活字印刷术亦可称为百家学的一种。”

        “所谓百家学,涉及百行百业,无贵无贱,对百姓对朝廷有用的秘方、匠艺、发明,皆可称为百家学。”

        “臣恳请朝廷可立百家学,入国子监门,与太学、国子学同等待遇,招纳天下有奇技之能的子弟进行专一学习。另在百家学内,设奇人院,寻天下奇人,待遇与国子监各职官等同,由他们担任百家学直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37章:《百家学疏》,臣欲募资建私学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