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1章:劫富而不济贫?富朝廷而不富民? (2 / 3)

+A -A

        大宋之所以不抑制土地兼并,主要原因是豪绅地主阶级交纳田赋稳定,抗风险较高。

        而贫苦百姓遇到天灾,便无法向朝廷交税。

        至于市易法、均输法,官府为了压制“低卖高卖,哄抬市价”不得已斩断了很多大商人的财路。

        总而言之。

        王安石与司马光设计出来的这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为富朝廷,其次为拉低民间贫富差距,最后才是令民生财。

        站在朝廷的角度上,这套策略并无太大问题。

        依照此策施行,国库财政一定会增加,但是却也剥削了很多大商人的利益。

        换言之。

        朝廷吃肉,百姓喝汤,富而不为官者成为了被剥削者。

        但这群“富而不为官者”向来都是为朝廷纳税的主力部分。

        他们若出现问题,大宋依旧会有问题。

        站在百姓的立场,说句不太好听的。

        此做法就是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以此缓解朝廷的三冗现象。

        虽然也帮助了大批量的佃户穷民,但本质上只是减轻了剥削。

        并非没有剥削。

        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事情。

        国库要增收,朝廷要图强,官、商、民必有一类要遭受到损失。

        而当下裁官又不能先行,只能采用此策。

        欧阳修看向赵祯道:“员外,变法之事,道阻且长,定然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定然会有不一样的声音,但从目前看来,整体还是向上的。”

        变法者,必须杀伐果断,敢于担当骂名,欧阳修生怕赵祯受到影响,再次犹豫不决。

        赵祯微微点头,看向苏良。

        “我想听一听乡村下户和乡村客户的声音。”

        大宋阶层可分为官户和民户。

        官户,即官员、外戚、贵族等享有官衔的一类人。

        民户,即百姓。也分两种,为坊敦户和乡村户。

        坊敦户是即城市人口;乡村户,就是拥有靠种田为生的农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191章:劫富而不济贫?富朝廷而不富民?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