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0章:台谏vs朝官,苏景明的封神之辩 (2 / 3)

+A -A

        “然而,我与包学士谋了什么,不过是谋了一顿酒饭而已。我与文相有私交,与欧阳学士也是私交甚笃。我们又不是在讨论着害人,怎能算得上结党!所谓避嫌,乃是涉及职事而回避。”

        “若因我为台谏官,包学士知开封府,文相为首相,我便要故意与二人疏远,私下不相往来,这是圣贤教给我们的道理吗?”

        “在你们眼里,似乎只有看到台官、谏官内斗,台谏才是正常的。这是一种误解,我大宋之所以对外势弱,就是因为很多官员想将同僚踩下去令自己得势,难道就不能互相帮助,互相成就吗?”

        “至于高校理所言的无人监督台谏,更是无稽之谈。”

        “上至官家,下至朝堂百官,再至天下黎民,哪个不能监督台谏官,只要们能找到我们犯错的证据,台谏自会领罪!”

        苏良说完此话。

        后面的一排台谏官们都不由得上前走了一步,且纷纷挺起了胸膛。

        打铁还需自身硬。

        除了欧阳修在私德上有所瑕疵外,其他台谏官根本不惧查。

        这一刻,台谏将气势拉了回来。

        高若讷再次站了出来。

        “苏景明,我就知你眼尖嘴利,但是台谏以合班论谏多次威胁宰执,是不是实情?全朝多名官员,见台谏色变,纷纷避而远之,是不是实情?陈相因三名婢女之死,便直接致仕,在我眼中,台谏此举,已使得官家不仁!”

        此话一出,朝堂瞬间安静。

        连呼吸声都一下子停滞了下来。

        当下,即使文彦博、张方平、吴育、王尧臣这些相公也都有些惧怕台谏,更莫说其他朝臣了。

        这的确是实情,且人尽皆知。

        这两年尤甚之。

        此外,高若讷提出“台谏使得官家不仁”,意在引得赵祯倾向自己这一方。

        若放在往常,赵祯尤为在乎自己的“仁”名。

        但是现在。

        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有时不是仁,而是“老好人”,相较于做一名仁君,他更倾向于做一名有为之君。

        听到此话,苏良则是笑了。

        他环顾四周。

        “诸位相公,各位同僚,你们是不是觉得近两年来,台谏令你们越来越不舒服了,是不是总感觉有双眼睛在盯着你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0200章:台谏vs朝官,苏景明的封神之辩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