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苏良感到意外的是,这首诗的影响力依然在发酵。
汴京城的一些书籍铺子、私塾,都将门口的对联换成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甚至一些卖油的商铺、卖花的小店,一些瓦子都在门头贴上了这两句话。
苏良本以为这些人是在跟风赶风尚。
但听曹佾之言后,才知这两句话竟能为商家带来巨大商机。
一座瓦子贴上这句话后,顾客人数直接飙升了五成。
因为他们觉得张贴此话的含义是:此瓦子的歌伎舞伎更新速率较快。
瓦子的顾客们,都喜新人。
这还没完。
应试的士子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新的解释。
他们认为,苏良所指,乃是朝廷新法。
而今全宋变法在即,这首诗很有可能成为省试策论的考试题。
此话一出,士子们纷纷开始解析起了这首诗。
此诗在民间造成的影响,比欧阳修与柳永叠加形成的轰动效应都要大。
一时间,想与苏良交流一番的书生无数。
苏良实在不知该如何编,只得尽可能少出门。
……
苏良本以为,赵祯会在上元节后才开始筹备全宋变法事宜。
哪曾想。
赵祯在正月初十,便召众臣来到禁中。
午后,垂拱殿内。
两府三司的相公、学士院学士、台谏主官们全都聚在一起。
赵祯坐于上方,看向群臣,开口道:“朕今日召诸位前来,只为一事。”
“我大宋立国近百年,田赋、科举、吏治、军事、商税等多方面都已出现了问题。三年前,我们以齐州为示范点,实行变法,效果显着,朕甚是满意。而今,全宋变法,势在必行!”
听到此话,欧阳修的眼角都湿润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