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商人们不是很配合。
大商人们对新法的各项措施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特别是开封府试行市易法后,限制了富商巨贾们对市场的控制。
若扬州城的大商人们都能配合州府,将私库中的铜钱流转出来,钱荒问题绝对能解决。
但此等对他们有害而无利的事情,后者根本不可能去做。
并且,扬州尤为依赖商贸。
大商人决定着扬州的商税及无数百姓的生计。
扬州知州苏舜元也不敢逼得太紧,不然大商人们有可能携带家产离开扬州城。
由于扬州海运发达。
一些富人携所有财产前往海外生活的也大有人在。
对待大商人,只能引而不能压,不然谁还愿来扬州做生意。
更何况。
当下的扬州与长江以南的苏州、杭州、明州、台州、泉州都有竞争关系。
朝廷运来的铜钱已投入扬州市场。
此举暂时减缓了“钱难得而谷帛贱”的程度,但犹如抱薪救火、扬汤止沸,并无法彻底根治钱荒问题。
最后。
苏良从情报中挑选出了扬州城的四名大商人。
其一,掌控扬州船运的船商、扬州商会总把头曹四爷。
其二,掌控扬州花市与鱼蟹市的敖家大少敖烈。
其三,拥有十二家风月场所的乔三娘。
其四,开设了八家质库的空山寺监院惠本和尚。
若这四人愿意配合,扬州钱荒危机便能很快解决。
不过,这四人皆认为全宋变法乃是朝廷的欺富救贫之举,与扬州知州苏舜元的关系也并不好。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