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缓了缓,道:“你们中间站着的这些人,朝会结束后,每个人写一份认错书。”
中间站着的一些臣子不由得大喜。
他们本以为即使不被贬谪,也会扣除俸禄,哪曾想只是写一份认错书。
官家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与以前一模一样。
就在一些人内心兴奋之时,赵祯又补充道:“写完后,署上名字官职,莫交给朕,放在知耻馆吧,一年后若无大错,可将认错书领走。”
此话一出,殿中间的官员们都傻眼了。
放在知耻馆,令百姓围观至少一年。
这……这……这实在是太丢人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含义:这些人在一年之内,皆无法擢升。
这个惩罚不降官,不罚俸,但却甚是丢脸。
士大夫官员们,哪个不在乎脸面!
“怎么,有异议吗?”赵祯见官员们皆低头不语,不由得反问道。
“臣无异议,臣愿领罚!”七十多名官员同时说道。
随即,赵祯又看向包拯。
“包卿,民间小报也都严查一番吧,涉及攻讦、挑拨、黑白颠倒的内容,一律封禁!”
“臣遵命!”包拯拱手道。
……
六月初十。
七十多份官员的认错书被放进知耻馆,百姓可自由参观阅读。
此外,开封府开启了小报作坊的大清理。
对那些恶意传播谣言、攻击全宋变法、严重污蔑官员形象的作坊直接查封。
朝廷不禁无关紧要的调侃之言,但像那种可毁人仕途、影响变法事宜的文章,直接全面封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