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也有再次参加科举的打算。
这时,欧阳修大手一摆,道:“明允,街头书铺能有几本好书?不如去看。这样吧,你需什么书籍,列出名目,老夫帮你借阅就行。”
汴京城藏书最多最全的地方,自然是馆阁。
馆阁书籍可供士大夫官员们借阅。
很多官员借阅后。
都会令家中子侄或有意走向仕途的族人抄录阅读。
此已成常态。
也算得上是士大夫官员们的一种特殊福利。
听到此话,苏洵直接激动地站了起来。
“欧阳学士,这……这……实在……实在是太感谢了!”
对好书之人而言,这份恩情尤为贵重。
欧阳修对同频共志之人,都非常友好,能帮则帮,丝毫不会妒忌别人的才干。
苏良看向一旁的小苏轼和小苏辙。
“明允兄,我看这两个孩子挺顺眼的,让他们在屋内抄书读书实属无趣。我的好友司马君实正在馆阁校勘书籍,不如我推荐一下,让他们两个去馆阁当两个月抄抄写写的书童,伱看如何?”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我父子三人能得二位官人提携,实乃三生有幸!”
苏洵重重拱手。
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对苏良、欧阳修而言,这可能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但对他们这种寻常百姓家而言。
这种机遇,便极有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苏轼和苏辙听到此话,也是眼前一亮,甚是兴奋。
馆阁。
那可是朝廷藏书之处,云集天下好书,且非一般人能入。
“轼儿、辙儿,还不谢过苏官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