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祯认真一想,觉得此买卖确实非常划算。
大宋每年能多出数千匹大理马,且南境的稳定性也能提高了许多。
此外,大宋与大理仍非主藩,日后若大理内乱,他们也只能借一借苏良的名声,而非大宋的名声。
“并嫡之制?我大宋没有这样的先例吧?”赵祯疑惑地问道。
“官家,此事对我大宋甚有裨益,可破礼而行。且此为唐制,也是当下大理国的礼制,从大理国那边来论,并无不妥之处!”
失不失礼,全凭礼官的一张嘴。
左有鼎通晓大宋礼制,此事涉及朝廷利益,他自然要想办法圆出一个合适的理由了。
赵祯微微点头。
“这样说倒也可行。不过,苏卿毕竟有妻,此事还是应问询一下他的想法,他若不愿,我们也不能勉强。”
听到此话。
左有鼎便知,官家是有意向促成此事的。
“官家,您是见过大理五公主的,年轻貌美,甚通礼仪,嫁给苏景明可谓是下嫁。苏景明不但能享齐人之福,还能为我大宋立功,此等美事,他能有什么理由拒绝?”
赵祯笑而不语,缓了缓后,道:“左寺卿,你先去找景明私下问一问,若他有意向,家内之妻也不反对,我们便促成此事,这确实是一桩美事。”
“臣遵命!”左有鼎甚是兴奋。
前几年,他在鸿胪寺受够了辽国和西夏使者的白眼。
这两年,脊梁骨刚刚直起来,而今他若能促成此事,那便是大功一件。
升迁受赏,绝对不在话下。
左有鼎出了垂拱殿,便直奔御史台。
台院内。
左有鼎如同一个媒婆般将大理五公主的心意告知了苏良。
他并不知苏良已经拒绝过五公主。
“景明,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于我大宋的江山社稷有益,于你也有益,不久后,你将会成为大理国的驸马爷,身份贵不可言,人家公主能接受并嫡之制,实乃是你家祖坟冒青烟了……”
“我都不知我家祖坟在哪?”苏良没好气地说道:“左寺丞,麻烦您转告大理特使,我不愿意,我苏良今生只娶一妻。”
左有鼎一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